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2)根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2)根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到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里克利(Perikles)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伯里克利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就(至少列举2位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材料二 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2)根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3位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2点主张。
材料三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到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里克利(Perikles)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伯里克利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就(至少列举2位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材料二 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2)根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3位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2点主张。
材料三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图中a点至b点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3)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图中a点至b点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古代希腊 | 普罗塔哥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古代中国 | 孔子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3)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2.单选题- (共16题)
4.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三权分立说 |
B.天赋人权说 |
C.人民主权说 |
D.社会契约论 |
5.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
C.人非达到目的工具 |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
6.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
7.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
B.教会专制和封建统治 |
C.因行称义和因信称义 |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
8.
当代学者伯尔曼这样评价路德改革的意义:“在路德主义获得成功的地方,教会逐渐地被作为无形的、无政治意义的和无法律意义的东西;仅有的主权和法律(政治意义上的)是世俗王国或公国的主权和法律。”学者这样评价是因为马丁·路德改革
A.摧毁了宗教神学对西欧人民的精神统治 |
B.有利于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
C.简化了宗教仪式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D.得到德意志境内国王和贵族的大力支持 |
9.
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 B.贵族共和 | C.君主立宪 | D.君主专制 |
10.
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有一天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论证他的“白马非马”,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白马进城了。下列古希腊哲学家中和公孙龙风格类似的是
A.泰勒斯 |
B.普罗泰格拉 |
C.苏格拉底 |
D.亚里士多德 |
11.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马丁•路德的恶毒咒骂,而即将发现血液循环的、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
C.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
D.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
12.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的思想创新与十六世纪的创新相比,突出的表现在
A.致力于政治蓝图的设计 |
B.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
C.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
D.鼓励追求现世的幸福 |
13.
“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必然地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A.“上帝是宇宙主宰,君权来自上帝” |
B.“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C.“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D.“只有君主才有思考、决策的权利” |
14.
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A.“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C.“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15.
文艺复兴前,欧洲绘画、雕塑作品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在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圣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A.神性在艺术造型中的体现 |
B.人体缺陷在艺术创作中的美化 |
C.人性在艺术造型中的觉醒 |
D.造型艺术开始从世俗走向神殿 |
16.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加尔文这一主张的重要影响在于
A.否定天主教会的作用 |
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
C.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 |
D.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进行辩护 |
17.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④ |
18.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种文学艺术的特点是
A.辞藻华丽,手法夸张 |
B.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
C.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 |
D.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
1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该诗句应出自
A.《诗经·周颂》 |
B.《国风·周南》 |
C.《诗经·大雅》 |
D.《诗经·小雅》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