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赎罪券的抨击立刻燃起了燎原之火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兴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要求,并分析其反封建斗争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赎罪券的抨击,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人文主义者热烈地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他们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摘编自《法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赎罪券的抨击立刻燃起了燎原之火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兴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要求,并分析其反封建斗争呈现出的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古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变化的趋势。并据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变化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古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l—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l—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l—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l—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变化的趋势。并据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变化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2.单选题- (共17题)
3.
孟德斯鸠认为,全体人民直接参与立法,“在大国是不可能的,在小国也有许多不便,因此人民必须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做一切他们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情”。该言论表明孟德斯鸠
A.主张人民接受现有政治地位 |
B.反对给予人民选举权 |
C.认为人民无力行使司法权 |
D.主张民选代表行使立法权 |
4.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 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 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
6.
公元前8~前3世纪,在几个古老的文明中心,首次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反省的哲人。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人的精神觉醒的有()
①美德即知识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认识你自己”
①美德即知识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认识你自己”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7.
按照卢梭的理论,“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在上者和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这个“大我”是指( )
A.民主自由 | B.法律至上 | C.公共意志 | D.主权在民 |
8.
苏格拉底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对于苏格拉底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
B.国家管理需要专业人才 |
C.直接民主不利于国家稳定 |
D.把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外 |
9.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
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
10.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
11.
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
12.
历史学家西斯.马丁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其中“超越”主要表现在
A.摧毁蒙昧和宗教势力 |
B.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
C.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提出设想 |
D.追求现世的幸福 |
13.
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的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文化教育的兴盛 |
C.重文轻武的政策 |
D.印刷成本的降低 |
14.
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
15.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
B.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
C.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
D.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
17.
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
B.西方列强的入侵 |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D.科举考试的束缚 |
19.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构建新儒学体系 |
B.提倡知行合一 |
C.强调社会责任感 |
D.重建伦理秩序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