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材料二苏格拉底说:“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材料四卢梭说:“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自然人的自由和公民的自由,……(它)受限于一般意志。”“(它的)占有和所有权……(受限于)公众的法律认可。”“我们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服从才是真正的自由”。
(1)据材料,说明欧洲经历了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又有何进步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异同?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材料二苏格拉底说:“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材料四卢梭说:“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自然人的自由和公民的自由,……(它)受限于一般意志。”“(它的)占有和所有权……(受限于)公众的法律认可。”“我们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服从才是真正的自由”。
(1)据材料,说明欧洲经历了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又有何进步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异同?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思想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能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
(3)上述材料中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否都能得到实施?为什么?
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思想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能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
(3)上述材料中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否都能得到实施?为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信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了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应该如何评价?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信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了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应该如何评价?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
4.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其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其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表格材料
人物编号---------人物速写-------------------------人物
①广东新会人,发表《变法通议》号召变法
②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③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④《新青年》的创办者
⑤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硝烟”
⑥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⑦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⑧创建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创建安庆军械所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
(2)概括这四个派别的立场向西方学习的态度。
材料一阅读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表格材料
人物编号---------人物速写-------------------------人物
①广东新会人,发表《变法通议》号召变法
②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③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④《新青年》的创办者
⑤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硝烟”
⑥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⑦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⑧创建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创建安庆军械所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
(2)概括这四个派别的立场向西方学习的态度。
2.单选题- (共14题)
6.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三权分立说 |
B.天赋人权说 |
C.人民主权说 |
D.社会契约论 |
7.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
8.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 B.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
9.
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 )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反对君主专制
④强调公民意识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反对君主专制
④强调公民意识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0.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
B.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
C.后者强调“理性”,是对前者“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
D.都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 |
11.
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的人更是多达60多万人。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①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③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④他对理性作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
①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③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④他对理性作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
A.②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12.
14世纪初但丁的《神曲》为教皇在“地狱”火窟里留下位置和1600年布鲁诺在罗马受火刑牺牲的史实反映了( )
①人文主义思潮还没有社会基础
②文艺复兴是反封建神学的新文化
③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支柱
④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①人文主义思潮还没有社会基础
②文艺复兴是反封建神学的新文化
③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支柱
④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3.
在教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渐趋中国本土化 | B.中外文化具有交融性 |
C.壁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 D.壁画的内容具有时代性 |
14.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15.
陈独秀说:“吾因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
16.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天演论》 |
D.《变法通议》 |
17.
“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步,但从称西方国家为“夷”这一角度看,其思想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A.藐视西方科学技术 |
B.藐视西方思想成就 |
C.主张全盘西化 |
D.未放弃天朝大国的观念 |
18.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