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钢城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64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辩证地论证)
2.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为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苟况《苟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

2.单选题(共8题)

3.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4.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5.
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 “抗议” 是指
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
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
6.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7.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D.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8.
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
9.
学者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描述:“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
B.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C.推动了古希腊人的怀疑精神系
D.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
10.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在此,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知识即美德B.认识你自己
C.反对宗教权威D.理性的行为方式

3.选择题(共5题)

11.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1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先通过凹透镜L1,再通过凸透镜L2.请补充完整光路.  

1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这篇寓言很感兴趣。

②课间操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赶紧急忙跑向操场。

③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

1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这篇寓言很感兴趣。

②课间操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赶紧急忙跑向操场。

③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

15.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宋代,北咸南甜的格局形成.发展到清末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共等汉民族饮食的“八大菜系”.

请根据八大菜系的名称把各大菜系形成所在的省区和行政中心对应的字母或数字填到下表相应位置

a.闽菜      b.浙菜    c.川菜     d.鲁菜

A.山东省    B.江苏省  C.福建省    D.湖南省

①成都      ②南京    ③广州      ④合肥

菜系名称

苏菜

{#blank#}1{#/blank#}

粤菜

{#blank#}2{#/blank#}

湘菜

{#blank#}3{#/blank#}

徽菜

{#blank#}4{#/blank#}

所在省区

{#blank#}5{#/blank#}

{#blank#}6{#/blank#}

广东省

四川省

{#blank#}7{#/blank#}

{#blank#}8{#/blank#}

安徽省

浙江省

行政中心

{#blank#}9{#/blank#}

济南

{#blank#}10{#/blank#}

{#blank#}11{#/blank#}

长沙

福州

{#blank#}12{#/blank#}

杭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