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14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卢梭指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把人置于什么样的地位?(摘抄原文不得分)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思想主张。
(4)假如用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这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14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卢梭指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把人置于什么样的地位?(摘抄原文不得分)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思想主张。
(4)假如用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这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新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当时中国兴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的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什么运动?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实际上指什么?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3)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新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当时中国兴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的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什么运动?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实际上指什么?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3)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2.选择题- (共6题)
3.
(题文)“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泉源那里去……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知识、真理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其中蕴含了( )
A.蒙昧主义 | B.禁欲主义 | C.人文主义 | D.理性主义 |
4.
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5.
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3.单选题- (共31题)
9.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11.
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
12.
“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主要是因为
A.表达了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 |
B.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
C.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D.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
14.
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文中 最确切的内容应当是
A.智者运动 |
B.宗教改革 |
C.文艺复兴 |
D.启蒙运动 |
15.
被称为“智慧的化身”、“文艺复兴最早的先驱”、“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是
A.柏拉图、莎士比亚、康德 |
B.苏格拉底、但丁、伏尔泰 |
C.普罗塔戈拉、彼特拉克、孟德斯鸠 |
D.亚里士多德、薄伽丘、卢梭 |
17.
著名画家俞剑华在谈某一绘画特点时,认为这是由于“(文人学士)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之故。这一绘画艺术
A.属于山水画派 |
B.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
C.属于市民文化 |
D.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 |
19.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为了民族的发展强大;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世界文化没有积极作用 |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来源:学,科,网Z,X,X,K] |
C.不如西方文明有积极作用 | D.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 |
20.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文学家赵翼这首诗中的“风骚”指的是:
①《诗经》
②《论语》
③楚辞体
④《孟子》
①《诗经》
②《论语》
③楚辞体
④《孟子》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23.
沃尔夫在1935年写道:“(它)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他所指的著作是
A.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
B.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
D.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
28.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师夷长技以自强” |
31.
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 )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
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
35.
***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发展.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②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②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A.②①③ |
B.③①② |
C.①③② |
D.①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选择题:(6道)
单选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