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49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传统科技伦理思想植根于古代农业文明,具有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它随着传统科技实践的发展,在与传统伦理道德的水乳交融过程中,在真善美战胜假丑恶的矛盾斗争中,内容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这一结论提示了中国古代科技
A.重探求科学之真B.是生产实践的产物
C.理论和实践的并重D.重道德而轻实践

3.单选题(共12题)

3.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4.
下面精美的文字,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
5.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诗句,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雄奇壮观,英武豪放
B.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C.凝重沉郁,忧国忧民
D.柔美清婉,愁苦悲凉
6.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还主张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君舟民水
D.兼爱非攻
7.
我们要透过《诗经》了解西周时期民间的生活,最主要的应该来自
A.大雅
B.小雅
C.颂
D.风
8.
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这反映了
A.儒学与察举制的结合推动儒学的发展
B.儒学研究的功利化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C.儒学的发展对百姓生活影响逐渐增大
D.儒学研究的繁琐倾向使儒学发展受限
9.
南宋外族入侵,河山破碎,政府苟且偷安,偏安江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特色是
A.吴带当风B.以形写神C.残山剩水D.造型奇特
10.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
C.思想控制的加强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1.
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如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12.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13.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① ②   ③   ④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14.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