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今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种毫不合实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材料 中国今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种毫不合实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孙中山《民生主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核心主张,并简要指出他是如何实践的。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主张的特点。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有何新变化?概要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
材料二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民国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演说词(1912年1月)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问答:(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核心主张,并简要指出他是如何实践的。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主张的特点。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有何新变化?概要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3.单选题- (共6题)
3.
1916年7月15日,孙中山在解释不说中华共和国,而必须说中华民国时说:“不当自谓能效法于十八九世纪成法而引为自足。如是数年,必有一庄严灿烂之中华民国发现于东大陆,驾诸世界共和国之上。”材料说明孙中山
A.强调制度创新意义 |
B.立足引进西方成法 |
C.认为东方胜于西方 |
D.注重照搬共和制度 |
4.
1906年,孙中山说:“现在是中国国民驱除衰落的征服者之时机……我们如不急起驱除之,外国列强则将在不久替我们赶走…那么,我们将成为另一统治民族的奴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的主张
A.将帝国主义势力驱除出中国 |
B.体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
C.国家富强才可抵挡列强侵略 |
D.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
5.
孙中山先生认为“全额的生产皆为工人血汗所成”,地主收取租税是“坐享其成、分配之不当”。对此,他谴责:“不平之事,孰有过于此者?”由此可知孙中山
A.代表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 |
B.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
C.主张享有普遍平等的民权 |
D.重视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
6.
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
A.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民生主义 |
B.孙中山为其博爱思想寻求历史依托 |
C.孙中山完全寄希望于博爱的实现 |
D.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7.
1924年,孙中山说到:“我们是因为自由太多,没有团体,没有抵抗力,成一片散沙……所以我们革命的目的与欧洲各国相反,“不能说是争自由,而是要打破个人的自由,争取国家民族的自由。”孙中山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 |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C.共产国际的帮助 |
D.历次革命失败进行反思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