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新)配套课时作业: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29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在?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完成:
(1)材料一中“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主要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主要是在哪些领域进行的?请以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3)材料二中“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4)“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请分析这两位先生来中国有何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间
华资工厂
华资资本
1913年
698家
330824000元
1920年
1975家
500620000元
 
材料二下图分别是中日代表签订“二十一条”和袁世凯在天坛祭天的场景。

材料三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
材料四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
——《中国近代史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四,分析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原因。

2.单选题(共10题)

3.
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
A.李贽的“异端”思想
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4.
对下图人物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B.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C.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曾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5.
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A.借“尊孔”或者“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C.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6.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这句话
A.肯定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倡导
B.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形式主义偏向
C.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D.批评了新文化运动的不彻底性
7.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是因为
①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②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③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
④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8.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C.袁世凯尊孔复古倒行逆施
D.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9.
“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是指:    (    )
A.科学与技术B.民主与共和C.自由与平等D.民主与科学
10.
与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相比,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更强调
A.提倡白话文
B.反对文言文
C.反对旧文学
D.彻底改革旧文学的思想内容
11.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为了( )
A.把白话文作为宣传民主、科学的有力武器
B.把白话文作为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
C.表达同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伟大决心
D.彻底冲破“尊孔复古”逆流的羁绊和束缚
12.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选择题(共1题)

13.

阅读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起,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自1978年以来,我国减贫人口达6.6亿人,超过美、俄、日、德4国人口的总和,在世界减贫史上铸刻“中国成就”。截止到2015年,全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制度和体制变革是脱贫的制度保障。

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角度,说明如何进一步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填空题(共9题)

14.
鲁迅与《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________小说,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____________》一文,揭露“忠、孝、节”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15.
“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学)
(1)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与________。
(2)含义:①民主包括政治民主和反专制反特权的民主理念。
②科学包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
16.
“打倒孔家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表现:新文化运动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发动了猛烈的攻击。________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实际上是喊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口号。
(2)实质: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____________、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影响:为后来______________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17.
背景
(1)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____________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3)西方____________进一步传入中国。
(4)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18.
文化平民化
(1)平民教育思潮形成的背景
①民国初年,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
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表现: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
19.
作用
(1)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____________以空前沉重的打击。
(2)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推动了____________的发生。
20.
兴起
(1)标志和思想阵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改名为《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2)活动基地:_____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校长,他锐意改革,以“____________”为办学宗旨,同时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此任教。
(3)指导思想: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21.
性质:新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2.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
(1)表现: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2)意义: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推动了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