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26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专制国家里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个别的帝国。那里的教育主要是教人怎么样相处:“为人只讲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所以范围是很窄狭的;只是把恐怖置于人们的心中。三分不痛不痒的真话与七分结结实实的假话结合得天衣无缝。这种教育把一些极简单的宗教原则当知识置于人们的精神中而已。在那里,知识招危险,竞争足以惹祸;至于品德。亚里士多德不相信上述品德是属于奴隶的。这就使这种政体的教育范围极为狭窄。因此在像中国这种国家里,儒家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等于零的。它不能不先剥夺人们头脑中应得的一切,然后再给人们一点点的东西;不能不由培养坏臣民开始,以便培养好奴隶。
——孟德斯鸠论儒家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关于中国形象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该观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2.单选题(共13题)

2.
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D.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3.
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由此可知王阳明
A.注重道德实践
B.批判虚假说教
C.强调重义轻利
D.提倡心性修养
4.
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其他思想家还系统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5.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16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18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后者与前者的最大不同是
A.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
B.提出资本主义政治构想
C.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D.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6.
康德指出:“我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康德在此主张
A.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B.将经验转化为知识
C.对纯粹理性的批判
D.对实践理性的批判
7.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一个商人的妻子为原型.(最后的晚餐)中基督与其十二弟子的头上都没有神的光环,米开朗琪罗不同意教皇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的建议。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A.对基督教义的批判
B.艺术由质朴走向高雅
C.对理性的推崇宣扬
D.人的发现和人性的觉醒
8.
孟德斯鸠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这里孟德斯鸠强调的是
A.法治的重要性
B.自由的重要性
C.人权的重要性
D.人性的重要性
9.
薄伽丘的《十日谈》多半故事都是以爱情等为主题,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理想情人的妩媚。这反映了文艺复兴
A.推动文学创作
B.主张恋爱自由
C.反对禁欲主义
D.放弃宗教信仰
10.
康德强调:“人民根据一项法规,把自己组成一个国家……通过此观念可以使组织这个国家的程序合法化……根据这种解释,人民中所有人和每个人都放弃他们的外在自由,为的是立刻又获得作为一个共和国成员的自由。”文中的“观念”是指
A.人民主权B.民主共和
C.天赋人权D.社会契约
11.
一本匿名作者于1470年撰写的《罪人之镜》,将“不思考赎罪、天堂、地狱、死亡,而去做生意或打扮入时(特别是女性);唱歌、性感地跳舞”视为需要避免的罪行。这说明
A.宗教戒律成为市民沉重精神负担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人的思想解放
C.教会通过宗教戒律防止人走向犯罪
D.反对天主教会的专制成为时代必然
12.
“天下之大气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君权是民授而不是神授,人们应该遵守契约,绝对服从国家或社会,但这绝不是对君主而言。”材料中这两种观点的共同内容是
A.都主张实行君臣共治
B.对封建君主专制批判
C.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D.按社会契约成立政府
13.
火药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象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这段描述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论的概括
B.发展具有偶然性
C.形成了完整体系
D.只注重生产经验
14.
从9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
B.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
C.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
D.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