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23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奥)斯蒡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三)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
(1)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的“异端”思想和矛头指向。
(2)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社会环境的角度思考李贽的“异端”思想为何未推动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
(3)材料三中“讲鬼话的人”指哪些人?“讲鬼话人的对头”指哪一派别?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经济、政治两方面思考鲁迅等人批判“讲鬼话的人”的原因?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申不害为丞相主持改革。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他认为,国君治国的主要方法就是“明法察令”。他整顿官吏队伍,“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他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为实现富国强兵,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在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整理自赵蓓《变法图强的申不害“法”“术”治国方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申不害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申不害改革。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深受儒家重教思想浸染的盛宣怀,一生心怀经世之志,热衷于兴学育才。他在洋

务大员李鸿章扶掖下,开始投身洋务民用企业的创办与经营,参与赞画开创了我国第一家航运公司一轮船招商局,主持湖北煤铁开采事宜。李鸿章指示盛宣怀等仿照福州船政学堂,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内筹设艺馆学堂,培养轮船驾驶人才。此后,盛宣怀主持设立各类学堂时,李鸿章都予以极大关注与支持。从1860年代末至1905 年前后30余年间,盛宣怀主持创办或参与兴办各类新式学堂略计14所,其中主持筹建的学堂有天津电报学堂等9所,参与筹建的有轮船招商局驾驶学堂1所,主管的有汉阳铁厂学堂等3所,扩建的有北洋医学堂1所,捐助并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格致书院1所。诚如民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家唐文治先生评价盛宣怀事功时所言:“当世论公政绩者,日轮船,日铁路,日邮电,而公实以学校作之根底,造就实业人才不遗余力。”

——摘编自欧七斤《盛宣怀与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盛宣怀投身新式教育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盛宣怀新式教育活动。

2.单选题(共18题)

4.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5.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A.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C.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6.
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种思想主张
A.谴责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B.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C.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础
D.强调君权神授、社会契约
7.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认识你自己
B.美德即知识
C.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8.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9.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这一时期“兵符”上的铭文应为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10.
布莱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明朝
A.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
B.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
C.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
D.西学东渐使中西科技密切交流
11.
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我国传统文人画的绘画特点,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多彩的生活
B.真实的景象
C.个人的情感
D.繁盛的社会
12.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13.
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公布引力波探测成果,弥补了100年前某理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也让人类终于有机会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某理论”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14.
1912年10月康有为等在上海成立“孔教会”,宣扬“欲不亡中国乎,必至诚至尊孔子为教主始也”。1914年9月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同年教育部也命令恢复读经、祭孔。这说明
A.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
B.儒家思想文化得到弘扬
C.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
D.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
15.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16.
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仞,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
A.慈禧太后支持全面变法
B.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志同道合
C.慈禧太后同意有限变法
D.光绪帝欲借助改革夺回政权
17.
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换过程
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
18.
***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19.
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削发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当时这种现象推动科技突破的成就是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B.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神舟”号飞船实验成功
20.
《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
A.《哈姆雷特》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21.
(题文)“他按照主观理解和创作意图,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形面重新加以组合。这种组合不仅把几个角度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构造,置于完整性中加以表现,而且把物体构造变形为主观精神所体验到的东西。”“他”的代表作应该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3.选择题(共1题)

22.

2016年10月1日起,“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行。从唯物史观看,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③是基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