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鹿泉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非高考)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19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独秀将中西文化冲突以及国人觉醒的过程分为“七期”:一是明之中叶的“西教西器”时期;……三是清之中世的“洋务西学”时期;四是清之末季的“康梁诸人”谋求变法时期;五是民国初元“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时期;六是辛亥革命以后的“共和国体”时期;而最后的第七期,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则是众望所归的“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张宝明《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

材料二 我们来看看新文化派的主张:一、废除汉语,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刘半农、钱玄同);二、废除汉字,欲使中国不亡,非取消记载道教妖言的汉字不可(钱玄同);汉字不废,中国必亡(胡适);三、废除中国戏曲;四、废除中医中药。

——张宝明《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西学”时期、“康梁诸人”谋求变法时期、“共和国体”时期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如何推动国人“最后之觉悟”?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新文化派的主张?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2.单选题(共26题)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辛亥革命的爆发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张应文在《清秘藏》中记述:法书名画必资纸而久传,纸之不可无考审矣。江南有竹纸,浙中有麦秸、稻秆纸.这表明
A.中国的造纸业历史源远流长B.南方造纸技术领先于北方
C.造纸所需原料大多较为廉价D.书画名作必资纸方能流传
4.
元明清时期,我国绘画艺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种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的绘画形式。这种绘画被称为
A.文人画
B.风俗画
C.京剧脸谱
D.花鸟画
5.
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6.
有书法评论者对各种书法字体的特色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见下图)的评述是
A.“状如龙蛇,勾连不断”
B.“笔画网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7.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屈原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唐朝开放的社会环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C.李清照是元曲的著名代表人物
D.《窦娥冤》是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作
8.
有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以一对贵族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这部古典小说是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9.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是在(  )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10.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戏曲剧种的优点,乾隆时期进入北京,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它”是指
A.昆曲
B.秦腔
C.川剧
D.京剧
11.
下列文献中,现实感强,主要反映西周至春秋时期北方民族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诗经》
B.《道德经》
C.《离骚》
D.《子虚赋》
12.
下列古代四大发明中,便于远洋航行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良方
C.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D.中共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
14.
魏源的《海国图志》:“今西方各国,最奇巧有益之事,乃是火蒸水气舟车所动之机关,其势若大风之无可当也……盖水一分煮到极沸,则变为气,须千分百分之地,才可容载之……今以蒸水之气,感动机关,即是此理也。”据此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
B.少量国人已经开始关注蒸汽机运行原理
C.此时中国地主阶级对西方科技尚不认同
D.说明蒸汽机开始在国内获得推广与使用
15.
1919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在中国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其作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
D.瞿秋白
16.
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
A.推广民间俚语
B.提倡文言文复兴
C.否定外来文化
D.抵制白话文运动
17.
***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
①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④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
魏源是中国近代放眼世界的先行者,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他的代表作是
A.《资政新篇》
B.《孔子改制考》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19.
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到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一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一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看世——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D.维新变法——民主共和——开眼看世界
20.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大功绩是
A.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B.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C.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
D.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21.
近代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以一种新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眼光主要“新”在
A.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
B.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
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D.“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22.
(题文)下图人物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A.创办《新青年》
B.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C.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开展“问题与主义”的讨论
23.
近代中国有一批人把孔子描述成一位改革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提出“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这一批人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24.
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被人们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这是因为他曾经( )
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著有《文学革命论》,成为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③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④成为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5.
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
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6.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27.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
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3.选择题(共1题)

28.把每组两个数的和与差写在下面横线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