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9日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三民主义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2319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积极的思想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主要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学说以及“三权分立”思想,同时也受到中国古代民权思想的影响。然而他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则受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文化的巨大影响。

——史艺军、宋晓敏《从文化视野看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二  1924年8月3日,在民生主义第一讲中,孙中山说:“什么叫做民生主义呢?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个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又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张海鹏《试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真谛》

材料三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以下是“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的社会主义梦想录摘录
人物
梦想
郁达夫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章乃器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宋云彬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的产生背景,并指出其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关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孙中山关于这一问题的具体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部分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并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思想之间的关系。

2.单选题(共3题)

2.
孙中山继承了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发扬历代农民运动反封建暴政的精神;吸纳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政治制度,坚持“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这反映了孙中山的
A.分权制衡思想B.民生主义思想C.民族主义思想D.民权主义思想
3.
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指出:“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
A.利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
B.最大限度地限制资本主义
C.注重建立公私合营企业
D.主张中国应实行混合经济
4.
1924年,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孙中山曾表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孙中山意在
A.进行土地革命,走苏俄式社会发展道路
B.扶助农工,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严重束缚
C.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生产资料平均分配
D.平均地权,把民生与民主革命紧密地结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