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习1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18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是晚明浪漫思潮中的先驱者。他批判理学箝制思想:“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并以辛辣的笔法揭露“假道学”。李赞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众生地位平等,这是带有民主启蒙性质的萌芽思想。
——摘编自张品端《从朱熹、李贽到严复——兼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
材料二 从表面上看,路德是典型的离经叛道者,以致于教皇利奥十世宣布路德为“异端”。但实际上,路德的学说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继承了传统基督教教义……他摒弃天主教繁琐的圣礼和教阶制度,认为信徒凭着“信”就能与上帝沟通,得到拯救,斥责罗马教会道德沦丧。“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和有益的事都是善功”;“所有基督徒,在他们之间除了职务不同以外,没有其他差别……我们有同一个洗礼,同一个福音,同一个信仰。”路德建立新的信条,对保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曾起过重大作用,得到反封建的各个阶层的拥护。
——摘编自胡玉娟《拯救信仰——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贽和路德二者的思想相同之处与实质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和路德思想的不同影响及其成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入神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理查德·塔纳斯(美)著《西方思想史》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3.
16、17世纪东西方文化同时出现推陈出新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出自基督教《圣经》的内容仍然占据文艺复兴艺术的绝大部分版面。然而此时,……在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人为代表的鼎盛艺术创作中,基督教的信仰内容决定性地从象征符号变成现实摹写,圣像神龛与古典艺术、自然山水、人类身体等等并列同观,都是美的欣赏对象。所谓圣像不过名称而已。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信仰与财富转移》
依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特点。并请结合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修造对其进行阐释。

2.单选题(共16题)

4.
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
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
B.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
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
5.
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下列有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追求现世生活的享受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C.认为美德来源于知识D.希望建立法治社会
6.
瑞土史学家布克哈特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人类意识的全面觉醒时代,是西方文化世俗化决定性阶段,是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现代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同这一时代发生着联系。这一时代
A.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B.彻底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实现以世俗国家权力代替宗教权力
D.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的政治制度
7.
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其他思想家还系统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8.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展现了男性美,英俊的面孔、有力的肌肉、比例恰当的身材,充分显示出男子气概。当教皇建议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时,米开朗琪罗直言不讳地答道:“陛下,请您照料人们的灵魂,让我照料人们的肉体吧!”米开朗琪罗的回答
A.抨击了天主教会
B.推动了宗教改革
C.树立了人的权威
D.体现了人文精神
9.
“它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这个时代的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材料中的“这个时代”
A.推翻了基督教会神权统治
B.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
C.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D.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
10.
某一时期,意大利人对于那种表现追慕上帝的峭拔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倦,便想起了古希腊罗马时代那些建筑,于是“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据此可知,当时的意大利
A.复古思想盛行
B.宗教观念淡化
C.人性得到复苏
D.生活方式单调
11.
陈乐民在《欧洲文明十五讲》中写道:“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宗教改革的影响是社会性的。”下列选项最能为此佐证的是(  )
A.宗教改革改造了西方人的信仰B.宗教改革参与的社会阶层广泛
C.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D.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12.
“现在人类研究的适当题材是人,是他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丰富、完美地显露这些题材的古希腊、罗马文学。”据此推断,这类研究主要出现于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3.
布克哈特评论但丁时说:"他对于这些问题的发言一一往往只是很少几句话一一也没有一句不是他那个时代的最有分量的语言.”“那个时代最有分量的语言”应该是
A.理性主义
B.宗教主义
C.禁欲主义
D.人文主义
14.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宣称:“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这表明文艺复兴
A.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
B.论述了天赋人权思想
C.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
D.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
15.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大批希腊移民来到意大利,来到佛罗伦萨,以致有的学者说:“西方世界__________运动是由一个拜占庭小团体,在意大利发动的。”请推断,横线部分应填入(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新文化D.智者学派
16.
一本匿名作者于1470年撰写的《罪人之镜》,将“不思考赎罪、天堂、地狱、死亡,而去做生意或打扮入时(特别是女性);唱歌、性感地跳舞”视为需要避免的罪行。这说明
A.宗教戒律成为市民沉重精神负担
B.教会通过宗教戒律防止人走向犯罪
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人的思想解放
D.反对天主教会的专制成为时代必然
17.
14世纪30-40年代,佛罗伦萨市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宗教裁判、对教会监督文化的作用实行限制,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政府与教会双方决裂
B.新兴资产阶级出现
C.新文化发展受到重视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18.
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
A.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B.推动了文艺复兴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打败了骑士阶层
19.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对文中提到的“力量和影响”最佳的阐释是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
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
D.曾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3.选择题(共1题)

20.下列有关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