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古代中国文化是一元,儒学长期处于独尊地位。近代多元文化生态的出现,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二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分析这一主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二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分析这一主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单选题- (共11题)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辛亥革命的爆发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辛亥革命的爆发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3.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
4.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D.经济停滞倒退 |
5.
“在中国文化史上,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
A.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 |
B.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 |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
D.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 |
6.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7.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
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
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
8.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 | B.实行民主政治 |
C.实现中国工业化 | D.启蒙与救亡并重 |
9.
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这表明《海国图志》
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 |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
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
11.
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
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
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 |
12.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 B.走十月革命道路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实行新三民主义 |
3.选择题- (共2题)
13.
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沿某斜面顶端A由静止滑下,己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滑块到斜面顶端的距离x的关系如图(b)所示。斜面倾角为37。,长为l,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