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还是一个年轻人时,苏格拉底……从自然科学和宇宙哲学转向伦理学和逻辑学。……正如3个世纪后西塞罗所宣称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
——塔纳新《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材料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提出建议的核心内容,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材料一还是一个年轻人时,苏格拉底……从自然科学和宇宙哲学转向伦理学和逻辑学。……正如3个世纪后西塞罗所宣称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
——塔纳新《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材料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提出建议的核心内容,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2.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长期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文学艺术绚丽多姿,反映时代风貌和作者的心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3)结合材料三,请分析中国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
材料一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3)结合材料三,请分析中国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0题)
3.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
4.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
5.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一主张
A.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基础 |
B.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
C.反映了议行合一的原则 |
D.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
6.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
B.“存天理,灭人欲”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7.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重视知识,奠定理性主义发展基础 |
B.探讨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
C.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
D.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及其决定作用 |
8.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由此可见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厚 |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D.人们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 |
9.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
10.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这段话主要体现
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
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 |
C.宗教改革权至上的思想 |
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 |
12.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
13.
有历史学家认为:“路德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最终却成为一个革命家。”路德最终成为“革命家”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改良教会 |
B.路德领导了德国农民战争 |
C.路德挑战教皇,建立新教 |
D.路德改革促使民族国家出现 |
14.
“一定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是对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下列文化现象与所反映政治经济对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后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启蒙思想形成 |
B.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卢梭倡导君主立宪制 |
C.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 |
D.大一统时代,市民阶层壮大——句式灵活的楚辞产生 |
16.
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意 | B.花鸟画,浓墨重彩 |
C.人物画,形神俱备 | D.文人画,重视写意 |
17.
莱布尼茨说:“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①缺乏数理逻辑推理
②不重实用
③不注重科学分析
④注重经验总结
①缺乏数理逻辑推理
②不重实用
③不注重科学分析
④注重经验总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
B.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
D.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
21.
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这实际上是
A.否定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
B.佐证了印刷术在宋代传到欧洲的史实 |
C.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
D.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
22.
从《夏小正》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历法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历法编订的重视。从主观目的考虑,编订历法主要是为了
A.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 |
B.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 |
C.指导古代的农业生产 |
D.提升天文学家的政治地位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