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 1918年钱玄同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目的有哪些?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汉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的主要理由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 1918年钱玄同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目的有哪些?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汉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的主要理由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2.
宋代是一个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绘画艺术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图是南宋夏圭的《山水十二景》(局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一绘画艺术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图是南宋夏圭的《山水十二景》(局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2.单选题- (共10题)
3.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
4.
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
A.行书 |
B.草书 |
C.楷书 |
D.隶书 |
6.
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
8.
“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出京剧的特点是
A.百戏之祖 |
B.达到高峰 |
C.推陈出新 |
D.日臻成熟 |
9.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南戏 |
10.
“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


A.《洛神赋图》 |
B.《步辇图》 |
C.《清明上河图》 |
D.《墨兰图》 |
11.
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
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
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 |
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
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