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十四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1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期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洋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材料二中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为顺应潮流,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剧烈,思想界对中西学态度也不尽相同,各种社会思潮应运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一定标准将上述材料分类,并任选一类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说明:)1.分类时用材料序号表示并指出分类依据;2.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
建设和谐社会一定要关注民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
回答:
【小题1】据材料一,孟子提出的社会保障基本标准是什么?这一仁政思想为什么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
【小题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是什么?该方案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题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并指出邓小平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2.单选题(共11题)

4.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5.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
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6.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子》《庄子》,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
7.
“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结束了中国的冷兵器时代
D.改变了整个世界原有面貌和状态
8.
1900年,梁启超指出:“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其主张
A.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本学说
B.延续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
C.突破了“朕即国家”的传统观念
D.与顾炎武的“国家观”基本一致
9.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B.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10.
“晚清以来的一种潮流,外界传入中国一种新事物,无论是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制度方面的,总会有人出来证明,中国古已有之,暗示外国人只是拾了中国古人的牙慧,至少是受了中国古人的教化或影响才有的。”下列最符合这种评价的是
A.“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B.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思潮
C.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科学思潮
D.20世纪民主共和潮流
11.
《孙中山选集(下)》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主张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12.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3.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表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C.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14.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被停止和取消。这次院系调整(  )
A.为适应建国初的工业化需求B.为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C.建立了科学的高校专业体系D.推动了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3.选择题(共1题)

15.已知两圆的方程分别为x2+y2﹣4x=0和x2+y2﹣4y=0,则这两圆公共弦的长等于{#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