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或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即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为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中三幅圣母像中那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孟德斯鸠和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那些重要政治主张?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在中国近代史上,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推动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请概括说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2.单选题- (共20题)
A.仁人志士的探索追求 | B.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 |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D.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A.社会契约 | B.天赋人权 | C.君权民授 | D.主权在民 |
A.启蒙运动是在中国的影响下产生的 |
B.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的思想为其服务 |
C.中国的政治、思想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
D.启蒙思想家完全赞同中国的思想主张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李贽 |
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
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
D.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
A.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
B.国家管理需要专业人才 |
C.直接民主不利于国家稳定 |
D.把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外 |
A.强调集体荣誉,主张“人是城邦的动物” |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
C.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权威 |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
A.人民主权 | B.三权分立 | C.自由平等 | D.天赋人权 |
A.宗教改革 | B.文艺复兴 |
C.启蒙运动 | D.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
A.“理性是与生俱来的” | B.“人生而平等”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美德即知识” |
A.宗教意识淡薄 | B.反对神灵崇拜 |
C.注重物质生活 | D.强调人的价值 |
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 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 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
B.军事将领是火药武器的主要发明者 |
C.火药武器能影响战场局势 |
D.古代中国火药武器一直领先于世界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3.选择题- (共9题)
发生地震时,如没有条件迅速撤离到室外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可以头顶棉被蹲在室内房屋的三角空间中
②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惊慌,尽量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
③如果被埋压废墟下,不哭喊,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向外发出呼信号
④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没有听到援救信号,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可喝自己的尿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来化通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图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系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厉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来化通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图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系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厉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