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10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2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3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4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3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2属于哪一派别,它和材料3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4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并据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单选题(共19题)

2.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深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4.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D.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5.
古代某著名书法家横竖笔道的起端圆润如“蚕头”,捺笔结束时先着力顿挫,再轻挑出尖,使笔之末端略成分叉似“燕尾”;用墨横轻竖重,字形结体宽绰,端庄平稳,是谓“蚕头燕尾”。下列书法作品与这位书法家的书体相对应的是:
A.
B.
C.
D.
6.
《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C.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7.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
①词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风俗画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8.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的是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9.
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
C.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10.
***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
A.唐诗和宋词
B.国风和《离骚》
C.楚辞和汉赋
D.国风和汉赋
11.
某班的部分同去参观古代绘画珍品展,李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12.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13.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B.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C.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
14.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魏源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独秀
15.
“(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A.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B.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C.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D.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16.
下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17.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18.
延安时期是***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19.
***曾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马列)……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思想最终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个会议上
A.
B.
C.
D.
20.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①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