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安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00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反对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反对教会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强调人的作用。

——马世力《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性研究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和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国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道,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技水平”,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是被马克思称之为“预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被培根称之为“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的伟大发明。
然而,无论相对于欧洲还是以往,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越来越滞后。许多学者认为,没落的专制制度直接导致了中国科技的落后。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又一特点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而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材料三、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别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他,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摘自《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材料一中说“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越来越滞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2.单选题(共22题)

3.
“从自然界的战争中,从饥饿和死亡里,产生了自然界最可赞美的东西一一高等动物…从最简单的无形物体演化出如此美丽和令人惊叹的东西,而且这一演化过程仍在继续,这才是一种真正伟大的思想观念!”这段话评述的是
A.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理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4.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战国末期韩非子主张的以法治国与当今中国提倡的“依法治国”的本质区别是
A.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性
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C.严刑峻法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D.加强君主权威,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
5.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6.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都对社会现实提出了改革时弊的方案,人们观点各异,畅所欲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可以推知,百家争鸣
A.不同思想流派观点完全相对
B.根源是土大夫的推动与引导
C.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
D.改变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7.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8.
16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思想家一直致力于通过新的方法来研究自然世界。这些方法包括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经验数据的逻辑陈述,而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来进行分析:欧洲思想家的行为
A.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用理性发现人类社会法则
C.直接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D.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社会生活
9.
“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10.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D.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11.
宋代欧阳修得颜真卿所书残碑,赞曰:“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虽其残缺不忍弃之。”由此可知,欧阳修对残碑“不忍弃之”的主要原因是
A.“颜体”狂放不羁
B.残碑难觅,已成孤本
C.书法理论渐趋成熟
D.看重作者的个人修养
12.
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依据考古可知西汉时期已发明了造纸术
B.根据史料记载可以推断中国造纸术源于蔡伦
C.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工具
D.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
13.
史书中对“吴中四士”的其中一位这样描述:“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这位名士的书法特点是(   )
A.雅俗共赏
B.奇变百出
C.端庄厚重
D.法度森严
14.
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
D.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
15.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
B.风俗画和文人画
C.话本和小说
D.元曲和傩戏
16.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17.
英国数学家怀特海说:“近代力学体系的全部发展过程刚好占了两个世纪……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找到了正确的思维道路。”“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是指
A.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动摇了“神创论”
B.开创了以实验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C.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科学时代开始
D.改变了人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18.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牛顿把天体现象收服到日常习见的机械定律管制之下的时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这段话表明
A.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天文学与物理学的进步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C.哥白尼否认了人类万物之灵的高傲地位
D.科学的进步拓展了人们的心理视野
19.
科学家利用高能加速器把电子的速度提高到十分接近光速的程度,这时候,就会出现尺变短、钟变慢、物体变重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加速度取决于物体质量
B.四维时空是绝对存在的
C.时间与空间不是绝对的
D.世界真相是可以探知的
20.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价值观发展
D.有利于西欧理性精神传播
21.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向布拉格大学推荐爱因斯坦时说:“要对爱因斯坦理论作出中肯评价的话,那么可以把他比作20世纪的哥白尼。”普朗克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提出了
A.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论
D.万有引力定律
22.
自17世纪以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它冲破了经典物理传统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为人们建立新的概念,探索新的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材料中的“它”是
A.经典力学体系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23.
“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
A.经典力学
B.量子理论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24.
恩格斯说:“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深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这一论述可用于评价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C.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