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分析封建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
(4)从儒学不断发展并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地位来看,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分析封建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
(4)从儒学不断发展并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地位来看,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2.
文字是人类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 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1)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石刻小篆三种文书形态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统治者采用这些文书形态的意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印刷传播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类传播史的演进趋势及其推动因素。
材料一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 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摘编自(日)富谷至《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史》、苏颖《文字与王权——探索中国一元权力结构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
材料二 1455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能读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教育的状况,僧侣因此被排除出重要的职位。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摘编自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材料三 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在书面语传播中,那些具有一定政治、经济能力且接受教育的群体才拥有“门票”。到了数字网络时代,网络BBS、博客、微博、微信,都表明传播权利进行了重新分配。民间话语成为整个社会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陈汝东《未来传媒发展趋势:一种媒介史的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石刻小篆三种文书形态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统治者采用这些文书形态的意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印刷传播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类传播史的演进趋势及其推动因素。
3.
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然而,在那个时候,不愿意变的人更多。所以,一方面是沉重的压力:变局迫来,逼使认识深化;认识的深化又推动改革越出旧界。另一方面是沉重的阻力:新旧嬗递的每一步,都会遇到被利益和道德召唤来的愤怒的卫道者。近代中国就在这种矛盾中拖泥带水地趔趄而行。
(2)写出胡适与陈独秀提倡新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各一篇。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人对文学变革的主张有何分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独秀的主张。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胡适《寄陈独秀》
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实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值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陈独秀《答胡适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以康有为和谭嗣同为例,分别指出维新运动时期他们是如何应对“沉重的阻力”的。(2)写出胡适与陈独秀提倡新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各一篇。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人对文学变革的主张有何分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独秀的主张。
2.单选题- (共20题)
4.
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孙中山的这一认识
A.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 |
B.是对民权主义的新发展 |
C.是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基础 |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
5.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森罗万象的宇宙中来,仿佛引我们去参加盛会,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不可抗拒的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
6.
“从自然界的战争中,从饥饿和死亡里,产生了自然界最可赞美的东西一一高等动物…从最简单的无形物体演化出如此美丽和令人惊叹的东西,而且这一演化过程仍在继续,这才是一种真正伟大的思想观念!”这段话评述的是
A.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理论 |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C.达尔文的进化论 |
D.普朗克的量子论 |
8.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许多言论对后人有深刻启迪,如“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等。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思想家分别是
A.董仲舒陆九渊黄宗羲 |
B.董仲舒王守仁黄宗羲 |
C.程颐王守仁顾炎武 |
D.庄子陆九渊顾炎武 |
9.
如图被称为“住在科尼斯堡的中国人”(康德),他与如图人物(孔子)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希望恢复旧的社会公德和秩序 |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主张人要克己自律 |
C.都主张社会改革,建立新的社会公德 |
D.都将理性知识作为宣传思想的核心 |
10.
中世纪时,发放高利贷收取利息是“在上帝眼里最丑恶、最可憎的犯罪”。但到1548年,一些教会成员开始请求接受“适度、可接受的高利贷”。这种修正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观念 |
B.宗教改革颠覆了人们的是非观 |
C.商业资产阶级已取得教会领导权 |
D.人文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
11.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行》里曾这样描述:“黑色的外套,礼俗上的丧服、……悲占沮丧的脸色,以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情绪。…它们不过是悲哀的装饰和衣服;可是我的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这反映出莎士比时代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特点是
A.注重讴歌人性本能的伟大 |
B.重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
C.侧亚宣传自由平等的人文思想 |
D.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 |
13.
下图是19世纪初的漫画《它究竟能跑多快?》。画面中,头戴礼帽的神父问另外两人:“你们能告诉我,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所谓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靠什么行走的吗?”二人答道:“我们也不知道,神父先生,在里头也许藏着一匹马。”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其动力来自于


A.纽可门蒸汽机 |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
C.燃烧汽油的内燃机 |
D.西门子研制的发电机 |
14.
《时间简史》中写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A.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
B.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理论大综合 |
C.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
D.开创了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 |
15.
2017年12月4日,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到:故宫建设发布了全新的官方网站、青少年网站、英文网站,并和谷歌合作把故宫的文物更多地推送给国外观众;故宫新浪微博的粉丝增长到427万,平均每个月增长5万;“每日故宫”“故宫展览”APP下载量超过100万。这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
①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②完善了文化的传播途径
③提高了传统工业的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人类的文化共享
①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②完善了文化的传播途径
③提高了传统工业的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人类的文化共享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6.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阻碍就将以原速度持继运动下去;在 1859 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价值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
C.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 D.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思维 |
17.
1840年后,中国信西教之徒在农村往往是舆论所鄙视的下层人物,缙绅之流几乎以异类观之,而城市教徒却常有社会上层分子,知识分子也常以平和之气作些记述。这说明
A.西方宗教对农村影响超过城市 |
B.市民思想开放对西方宗教宽容 |
C.传统观念受冲击程度存在差异 |
D.宗教信仰与民众经济状况相关 |
18.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福州船政局——《孔子改制考》——《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
C.刘立川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第一届人大召开 |
19.
梁启超早期听闻康有为讲大同时“喜欲狂,锐意谋宣传”,到后期对康有为大同主张十分反感并批评康有为的大同主义是世界主义,无异于宗教家的梦呓。其变化说明
A.二者师徒关系的决裂 |
B.康有为大同思想的空想性 |
C.梁启超的思想具有革命性 |
D.梁启超民族意识的增强 |
21.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来的,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认为: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非常异议,全与西人议院同,这两人有如此认识是基于
A.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
B.打破华夷之辨的需要 |
C.推动政治变革的需要 |
D.减少运动阻力的需要 |
22.
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
B.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
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