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297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分析封建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
(4)从儒学不断发展并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地位来看,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当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知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新精神,也先进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圆盘)、船尾舵和独轮车。接着,中国就不再富于革新精神。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人类社会的命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均谈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识之处有哪些?
(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

2.单选题(共6题)

3.
明代文人的作品逐步具有了商品属性,郑板桥公开开出自己的书画价格(时称“笔榜”)。袁枚给某盐商题跋22个字,得了2000两银子,成为最善经营文化产业的文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开始重视文化修养
B.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C.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D.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4.
《说文解字·序》载:“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以下关于秦朝文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官方使用的文字只有小篆B.焚书坑儒造成了大篆等古文字灭失
C.隶书因其结构特点被官府用于公文书写D.李斯以书写隶书著名
5.
《红楼梦》中迎春曾用一个灯谜来说明我国古代一工具的神奇:“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乱纷纷?只为阴阳数不同。”该灯谜的谜底应是
A.司南
B.浑仪
C.算盘
D.活字
6.
民国成立之前,历史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关于“四大发明”的记载;民国以来,教科书编纂者们逐步把有争议的“四大发明”的知识镶嵌进历史教科书。民国历史教科书编纂者们的主要目的是
A.培育民族精神
B.弘扬侍统文化
C.倡导学术自由
D.激发学史兴趣
7.
盖儒学既为“国学”,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B.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
C.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D.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
8.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