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郏县一高等高二上中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295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垣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
材料二他们(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话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火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新”在何处?它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些理论?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的体现福祉”的体现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须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的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刚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人革命》
材料三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府对,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1)根据材料一图l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
(2)指出材料一两幅作晶在宣传思想文化手段上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因素。
(3)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简述这些启蒙思想的历史作用。

2.单选题(共14题)

4.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5.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C.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6.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A.权力制衡
B.君主立宪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7.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此人最有可能是
A.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D.马丁·路德
8.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人士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则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在该学者看来,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是
A.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B.同时兴起,领域不一
C.相互包涵,性质不一
D.手段相同,本质一致
9.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10.
下列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④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的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
电影《画皮II》讲了西汉和亲的故事,下图是电影中一捉妖大师的《妖典》手册,对此手册描述正确的是
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
B.可能采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印制
C.此手册采用的是“蔡侯纸”
D.手册中的绘画能够达剑“写意传神”
12.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肯定牛顿的发现
A.直接推动天文学的革命
B.使人类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C.促使人类开始关注现世生活
D.促成理性与思想的自由发展
13.
《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量子论
14.
社会变革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过程中,中国近代不同的阶级、阶层、政治集团为了摆脱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主张向西方学习,先后对中国社会提出一系列改革设想。l9世纪末,下列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对中国社会进行最彻底变革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大钊
15.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近代历史某一专题后的总结,该历史专题的主题是
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
16.
京帅同文馆开办之际,前门大街贴出了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说明同文馆的设置
A.不适合当时中国国情,误人子弟
B.适应侵略者需要,引起民众反对
C.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
D.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举步维艰
17.
***反对将他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并列起来,认为“如果并列起来一提,就似乎我们自己有了一切,似乎主人就是我,而请马、恩、列、斯来做陪客。我们请他们来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们做学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的学说。
A.全盘吸收他们的思想主张
B.与他们的思想主张一脉相承
C.完全超越他们的思想主张
D.完全囊括了他们的思想主张

3.选择题(共1题)

18.

已知空间两点A(1,2,z),B(2,﹣1,1)之间的距离为11,则z=(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