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290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
材料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材料三 欲是情发出来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
——《朱子语类》卷5
材料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欲”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
(3)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的伦理的逻辑与伦理的常识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它的起点在家,它的过程在国,它的终极价值要体现在“平天下”上。……国的超稳定,家的超稳定,是儒家的精神追求。为了达到国与家的和谐稳定,每一个人都要修身养性,思维与生活方式都要中庸,合乎周礼的社会,被视为理想社会,因为礼制最能确定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使人安身立命于社会格式之中。……儒家最终必然从民本主义,走到国本主义,忠君报国,高于孝慈家人,忠孝不能两全时,只能舍小家为国家,只能忠君而不能孝父母……儒家唯一倡导的,是道德制约,而没有公权制约,没有在公权之外构思独立的制约力量。
——吴祚来《儒家是一只朴素的木澡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合群的性情,人不能单个独立生活,他必须同与自己一样的人交往,共同组成社会,才能力谋自给,才有实现自然赋与他的生活目的。……人类所以不同于和高于其他动物,不只是在于他有生命、有感觉,更重要的是有理性。人类凭借自己的理性不仅能辩别善恶和正义,而且能认识人本身,并能够按照自己本性的需要去改变外在事物。在人生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生的目的,他说:“一个有德行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栖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高尚。”“真正高宏之人,必须造福于人类。”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目的推向献身于社会事业的高度,并以此作为人的价值标准。
——李丽《古希腊人本思想的表现及其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亚里士多德有关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亚里士多德这两种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单选题(共9题)

3.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4.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D.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5.
“这个世界和它所有的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在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中,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作者的主旨宣扬的是
A.上帝创造万物灵长
B.反对禁欲,强调来世幸福
C.人类可以统治世界
D.以人为本的宗教理念
6.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7.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8.
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
A.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D.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
9.
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D.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10.
下图中两位思想家
A.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
B.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
C.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D.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
11.
下图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受欢迎的家具之一,梳妆台下的丘比特欲将爱神之箭射向打扮的居家淑女,另一位小天使手握鲜花准备献给梳妆的女主人。该家具反映当时

丘比特梳妆台
A.人们向往罗马神话般的爱情生活
B.普遍关注现世生活
C.要求摧毁“上帝造人”的世界观
D.社会奢靡之风泛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