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周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288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9/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杂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据图分析当时的艺术家们把牛顿描绘成神一样形象的目的。
(4)材料四中陈独秀强调“赛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指出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2.单选题(共18题)

2.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3.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D.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4.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思想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对天主教会发动了摧毁性的冲击
B.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以理性主义来观察社会现状
D.号召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
5.
《歌集》的作者是( )
A.但丁B.彼特拉克
C.达芬奇D.拉斐尔
6.
(题文)启蒙思想家们宣扬()
①“三权分立” ②“天赋人权”
③提倡自由 ④平等、博爱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教会制定的法律,非经政府批准,不应有丝毫权力。雅典和罗马之所以避免了一切宗教的争论,就是因为有这种预防办法。”这表明伏尔泰要求()
A.实行教会和国王共同管理国家B.实行政权和宗教分立
C.反对君权神授D.限制天主教会的权力
8.
下列人物中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的是
①但丁②薄伽丘③彼特拉克④拉斐尔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9.
下列关于宗教改革实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一场反对天主教会垄断宗教事务的斗争
B.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运动
C.一场西欧封建集团夺取宗教权力的斗争
D.一场改革天主教教义、制度和仪式的变革
10.
《十日谈》反映的主流思想是()
A.反教会思想B.纵欲思想
C.古典文学思想D.人文主义
11.
欧洲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宣传的理想主义,两者的共同点是(    )
A.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B.反对封建束缚,崇尚自由、平等
C.反对私有制,要求平均分配D.反对特权,重视公共意志
12.
17世纪以来,对国王和教会的权威形成最大挑战的是(  )
A.文艺复兴的扩展B.宗教改革的扩展
C.自然科学的发展D.启蒙运动的兴起
13.
伏尔泰、孟德斯鸡的相同点是(   )
A 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都提出了分权与制衡的学说
D.都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14.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D.有利于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1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D.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16.
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17.
下图是1957 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完成
B.***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18.
***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其中“百花齐放”的含义是
A.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B.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C.鼓励各种戏剧流派的创新发展
D.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
19.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A.B.
C.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