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据材料一回答: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了哪些政治主张?孔子讲学杏坛,从礼、乐、射、御、书、数等方面培养学生,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的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一一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他进一步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塞兼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利用《左传》中提出的民为“神之主”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指出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
(3)董仲舒和黄宗羲都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也进行了发挥。从材料三来看,他们分别继承了哪些不同的内容?他们的发挥又有何不同?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于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一一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4)依据材料四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1)材料一中三幅图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有何特点?
材料二 中学为其本,西学为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者多,议院立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哪个阶层的主张?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12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五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根据材料四、五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的态度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4)材料六所示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三个历程,这三个历程中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5题)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
B.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
C.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
A.伏尔泰与法国贵族 |
B.薄伽丘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
D.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 B.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
C.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 | D.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
①讴歌人性
②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腐败
③揭露、批判封建等级观念
④提出人类平等
⑤认为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歌颂人间的仁爱与友谊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⑤ |
A.它强调人的价值至高无上 |
B.它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
C.它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
D.它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
A.古希腊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运动 |
C.宗教改革运动 |
D.启蒙运动 |
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 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
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 | 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①体现了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
②用中国的书法表达出世博会的精神
③体现了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表达了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A.中国先进生产力 |
B.中国先进文化 |
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
3.选择题- (共8题)
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金属铜和水,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已知:Ⅰ.浓硫酸和碱石灰都是常见的干燥剂
Ⅱ.氨气极易溶于水
请根据上述信息和上图装置回答问题:
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金属铜和水,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已知:Ⅰ.浓硫酸和碱石灰都是常见的干燥剂
Ⅱ.氨气极易溶于水
请根据上述信息和上图装置回答问题:
小新同学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闭合开关,用外力使导体棒ab水平向右移动,发现导体棒cd也随之运动起来.则实验装置中甲部分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blank#}1{#/blank#};乙部分产生现象的物理原理是 {#blank#}2{#/blank#}.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