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湘阴县一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281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3/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古典文化中心,如中国、印度、希腊,人类精神开始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人的理性精神也从而得到发扬。
材料二: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而不在于表面仪式。”
——马丁·路德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以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也有其鲜明的人文精神特性,“人文奥运”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基本理念和灵魂。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孔子“三千弟子”在开幕式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等《论语》名句。
请回答:
(1)列举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和希腊先哲对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及其核心。
(3)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吟诵的《论语》名句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

2.单选题(共8题)

2.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3.
康德曾这样评价伏尔泰和卢梭:“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时,卢梭却已经在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材料指出卢梭相对于伏尔泰的思想上的最大的不同点是()
(1)抨击封建专制制度(2)提出三权分立学说(3)提出社会契约论(4)提出人民主权说
A.(1)(2)(3)B.(2)(3)(4)
C.(3)(4)D.(1)(4)
4.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D.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5.
(题文)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共同作用是(  )
A.“因信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
B.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
C.为“理性天国”描绘了理想蓝图
D.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6.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身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这体现了以下谁的观点(  )
A.孟德斯鸠B.智者学派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7.
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路德着手创建德意志独立的教会组织并领导开展反对罗马天主教皇的斗争,遭到教皇支持的德意志国王查尔斯五世的镇压,却得到了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国王的支持。法国国王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改革使法国建立了不受教皇统辖的天主教
B.法国国王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C.法国国王更关心他的王朝而不是宗教
D.法国与德意志的矛盾尖锐
8.
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在启蒙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
A.“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信仰”
D.“只有君主才有权力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9.
“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