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7题)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它主张。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它主张。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9.
材料一 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3.单选题- (共26题)
10.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11.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自称为异端,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他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这些言论
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 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 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 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 |
12.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这是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演讲的内容节选。该演讲者是
A.陈独秀 |
B.胡适 |
C.李大钊 |
D.*** |
13.
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该作品是
A.![]() | B.![]() | C.![]() | D.![]() |
14.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
B.提出“工商皆本” |
C.主张“经世致用” |
D.批判君主专制 |
15.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大梦唤醒”后掀起救亡运动,其基本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D.设议院,伸民权,变法图存 |
17.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
18.
历史学家西斯.马丁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其中“超越”主要表现在
A.摧毁蒙昧和宗教势力 |
B.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
C.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提出设想 |
D.追求现世的成功 |
19.
普罗泰格拉曾说:“至于神,我无法知道他们存在,也无法证明他们不存在。总之,对于神,我一无所知。”这体现了智者学派
A.肯定人的判断,反对迷信 |
B.创建了科学、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
C.重视人的自由,忽视道德 |
D.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
20.
“舍形悦影”是对绘画领域的新开拓。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画墨竹出名,且喜爱画影,自认为:“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予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A.突出写实技能 |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
C.讲究勾画精致 |
D.注重神韵意趣的追求 |
23.
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来华访问期间,观赏了《梨园春苗》《美猴王》《贵妃醉酒》三个精彩京剧剧目.下列有关“国粹”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治年间徽班进京 |
B.乾隆末年开始形成 |
C.道光年间逐渐成熟 |
D.民国初年走向世界 |
24.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
C.西方火炮的传人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
D.火药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之一 |
25.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26.
下图是19世纪初的漫画《它究竟能跑多快?》。画面中,头戴礼帽的神父问另外两人:“你们能告诉我,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所谓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靠什么行走的吗?”二人答道:“我们也不知道,神父先生,在里头也许藏着一匹马。”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其动力来自于


A.纽可门蒸汽机 |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
C.燃烧汽油的内燃机 |
D.西门子研制的发电机 |
27.
《寻找薛定谔的猫》是英国学者约翰•格里宾所著的科普图书。以下是该书第二章的目录:“19世纪的原子论•爱因斯坦的原子论•电子•离子•X射线•放射性•原子的内部。”该章主要论述的是
A.经典力学 |
B.相对论 |
C.进化论 |
D.量子论 |
28.
有学者评价一位近代人物:“他的著作在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光辉成就是用精确的机械观点来解释整个自然界。……他的哲学使上帝失去了权利,不能指引星辰运行的路程,也不能命令太阳静止不动。”此人
A.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
B.创立了相对论 |
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D.提出了细胞学说 |
29.
下列言论按出现的时间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②“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③“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①“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②“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③“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②①④③ |
D.②③①④ |
30.
“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海国图志》 |
B.《新学伪经考》 |
C.《新青年》 |
D.《民报》 |
31.
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
32.
在某次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二大 |
C.中共十五大 |
D.中共十六大 |
33.
***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未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于、
A.《新民主主义论》 |
B.《论联合政府》 |
C.《论人民民主专政》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34.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新”在“民权”方面的体现是
A.“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B.“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
C.“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
D.“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7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