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张: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位思想家的各自主张。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远不及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张: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黄宗羲 |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
顾炎武 |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主张 |
王夫之 |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孟德斯鸠 |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
伏尔泰 |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
卢梭 | 认为人民应该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位思想家的各自主张。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远不及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2.单选题- (共23题)
2.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据此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到的人心 | B.宋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
C.理学失去了传统的主流地位 |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
3.
卢梭曾写信给伏尔泰说:你的诗使我失去慰藉,并且濒于绝望,并迫使我反对上帝。(但这)片刻也无法诱使我怀疑自己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上帝;我感受它、坚信它,我向往它、期待它,并且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捍卫它。这表明
A.伏尔泰给启蒙运动带来消极影响 |
B.法国启蒙运动逐渐误入歧途 |
C.卢梭对理性主义有着自己的见解 |
D.卢梭并非真正的启蒙思想家 |
4.
朱熹在兴复白鹿洞书院时,曾勖勉学生不要参加科举,不要只想追求利禄,即使是青衣紫袍满地皆是,也不要俯身去拾,而要向颜渊学习,居陋巷钻研圣贤经传,只追求明诚两进、敬义偕立。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书院教育与科举制的对立凸显 |
B.朱熹旨在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
C.理学思想出现反功利、重实学倾向 |
D.理学注重社会教化,有利巩固统治 |
5.
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
A.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
B.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 |
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 |
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
6.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
B.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
C.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
D.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
7.
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
A.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 |
B.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 |
C.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
D.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
8.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
A.社会契约 |
B.人民革命权利 |
C.君主立宪 |
D.三权分立 |
9.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到:“在文艺复兴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用理智的旗帜构建美好社会 |
B.彻底否定教皇权威 |
C.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
D.猛烈抨击封建专制 |
10.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
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A.实行民主政治 |
B.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
C.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
11.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
B.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D.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
12.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A.反对君主专制 |
B.提倡因信称义 |
C.肯定人和人性 |
D.否定教皇权威 |
13.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
14.
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被起诉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有关。”在《云》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教授诡辩术的人,主人公的儿子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会诡辩之后,跟父亲争论,说儿子有权打老子,父亲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所”。据此可推知
A.古希腊社会舆论丧失管制 |
B.戏剧是古希腊的政治演绎 |
C.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代表 |
D.文化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 |
15.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
B.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
C.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
D.掲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
16.
马克思•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
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
C.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 |
D.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
17.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
A.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
B.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
C.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D.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
18.
“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指
A.启蒙思想家 |
B.宗教改革家 |
C.人文主义者 |
D.古希腊先哲 |
19.
孟德斯鸠曾说:“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压迫和毁灭他们,那
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下列观点符合孟德斯鸠此言论含义的是
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下列观点符合孟德斯鸠此言论含义的是
A.启蒙运动倡导社会各阶级平等 |
B.近代社会思想家追求限制王权 |
C.人民有权以暴力推翻专制统治 |
D.理性思考可以完美了解世界 |
20.
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这反映了当时
A.人们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
B.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 |
C.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 |
D.“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 |
21.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他(上帝的代称)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他不住那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教会的权力 |
B.上帝无处不在 |
C.要简化宗教仪式 |
D.信仰即可得救 |
22.
文艺复兴揭开了宗教神秘的面纱。人们在谈及文艺复兴时,常常引用罗沙克的名言:“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这说明
A.封建专制制度受到了沉重打击 |
B.人们找到了自我,不再信奉上帝 |
C.民主、自由等新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
D.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文化来宣传新思想 |
23.
卢梭认为:“主权者除了立法权力之外便没有任何别的力量,所以只能依靠法律而行动;而法律又只不过是公意的正式表示,所以唯有当人民集合起来的时候,主权者才能行动。”卢梭的主要观点是
A.社会契约 |
B.人民主权 |
C.天赋人权 |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