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268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及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1)材料一代表哪个派别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历,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女子,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并说明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的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适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
(4)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分析说明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基本特点。

2.单选题(共21题)

2.
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
A.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B.迎合君主谋职权位的需要
C.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3.
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
A.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B.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C.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4.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
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5.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著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专制集权的巩固
B.封建经济的衰退
C.理学思想的影响
D.审美意识的觉醒
6.
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7.
《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8.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A.儒家思想倡导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古代科技的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
9.
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A.造纸术的革新
B.雕版印刷的推广
C.活字印刷的普及
D.科举取士的需要
10.
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字体在《史记》中有过详实记载
B.图2字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
C.图3字体整齐稳定,平衡对称
D.图4、5字体唐朝才开始出现
11.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这从本质上说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后
A.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过程
B.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C.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大大改善了欧洲各国的军事装备
12.
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对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导致这一时期“讲世情的小说”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统治有所放松
B.程朱理学促进思想解放
C.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出现
D.商品经济获得新的发展
13.
下图是宋代画家文同的《墨竹图》,该图
A.讲究布局,气势雄壮
B.对比强烈,富有个性
C.技法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文化特色
D.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14.
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因为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民众群体更为广泛
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15.
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①词的兴起和流行
②汉赋的兴盛
③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
④元杂剧的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
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
A.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
C.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
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
17.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旨在
A.否定孔教传统的是非和价值标准
B.肯定孔教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C.强调孔子个人学说不合现代生活
D.从现代生活角度重估孔教的价值
18.
“今日翊赞宏图,有不当置西人之事为而弗取也。是道德纲常者,体也;兼及西人事为者,用也。必体用皆备,而后可备国家器使,此尤今之所不可不知者也。”材料意在说明
A.“中体西用”是治国之策
B.西方的政治制度远不及中国
C.向西方学习要结合国情
D.选择性引进西方科技很重要
19.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20.
2015年,时值新文化运动百年,著名学者秦晖重溯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真正令人反思的,是在不该彻底否定的方面否定得太过了,但在应该彻底否定的地方,却又没有否定掉,或者说没有注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西学缺乏一种批判精神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对新旧文化应接续和融合
D.应大力的宣传马克思主义
21.
严复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例如,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由材料可知,严复主张
A.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开研究
B.主动接受自然进化理论
C.在中国的传统中找强国之道
D.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22.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新文化运动
C.社会主义的发展D.资产阶级的灭亡

3.选择题(共1题)

23.Δ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若 2ccosAacosB=bcosA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