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社会形势的变化相适应,明清文化出现了具有市民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这一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抨击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至于顾、黄、王诸大师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味主义相对立。然而,由于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他们虽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帝王,但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材料二 19世纪70—80年代,早期维新派逐渐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他们主张不仅在物质层面,而且要在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文化,即从学习“西技”发展到学习“西政”。他们倾慕西方的议会制度并且希望仿效。这种维新思想到甲午战争时已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形成广泛社会思潮的原因。
(3)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晚清以来学习西方的历程。
材料一 与社会形势的变化相适应,明清文化出现了具有市民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这一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抨击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至于顾、黄、王诸大师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味主义相对立。然而,由于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他们虽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帝王,但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材料二 19世纪70—80年代,早期维新派逐渐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他们主张不仅在物质层面,而且要在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文化,即从学习“西技”发展到学习“西政”。他们倾慕西方的议会制度并且希望仿效。这种维新思想到甲午战争时已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形成广泛社会思潮的原因。
(3)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晚清以来学习西方的历程。
2.单选题- (共13题)
2.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
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
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
D.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
3.
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实现了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
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
C.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
D.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
5.
1905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
B.实现社会教化,适应革命思潮 |
C.启蒙民众,以求救亡图存 |
D.号召思想革命,指导新文化运动 |
6.
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这反映了汉代
A.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D.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 |
7.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
8.
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起源于唐代 |
B.宋代发明了火药 |
C.宋代火药已用于战争 |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
9.
他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潇洒,浸透了诗文、绘画、雕塑“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达到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的美的极致。“他”的代表作是
A.绘画《女史箴图》 |
B.书法《兰亭序》 |
C.书法《祭侄文稿》 |
D.绘画《牡丹蕉石图》 |
10.
梁启超说:“世之所谓温和改革者,宜莫如李、张矣……然则再假以十五年,使如李、张者……亦不过多得此等学堂洋操数个而已。一旦有事,则亦不过如甲午之役,望风而溃,于国之亡,能稍有救乎?既不能救亡,则与不改革何以异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梁启超全盘否定了李、张的改革 |
B.学习洋操量少力弱导致改革失败 |
C.革新制度才能改变中国全貌 |
D.评价改革成败标准是战争的胜负 |
11.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
12.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
13.
1841年,魏源参与浙江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颂扬清朝开国以来重大的军事行动,总结武备之道,此后又撰述《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反映了
A.向西方学习成主流思潮 |
B.“中体西用”思想开始萌发 |
C.经世致用影响学术著作 |
D.魏源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