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1954年,***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三: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三大发明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这项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1954年,***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三: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三大发明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这项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2.单选题- (共21题)
4.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5.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
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
6.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
7.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C.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 D.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
8.
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卢梭所表达的是
A.天赋人权思想 |
B.自由平等思想 |
C.人民主权思想 |
D.人非工具思想 |
9.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
10.
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空前的中国文化热。很多启蒙思想家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和伦理道德等,他们“借孔子和儒家思想之力,冲破了桎梏他们自己的神权以及王权,因而进人了现代社会”。这种现象表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
B.中国文化在启蒙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 |
C.儒家学说与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
D.中国文化蕴含自由平等与理性的特质 |
11.
亚里士多德说:“智者的技术就是无实在内容的、似是而非的智慧,智者就是靠似是而非的智慧赚钱的人。”在这里亚里士多德
A.否定智者注重实利和个人主义做法 |
B.赞扬智者否定绝对权威的创新精神 |
C.要求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对待 |
D.认为智者在哲学上发现了“自我” |
12.
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这种变化反映了
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
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
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
14.
下图是京剧中的道具马鞭。手持马鞭在戏台上走几圈,意味着已经翻越了千山万水,由一个城市到达了另外一个城市。这表明京剧的特点是


A.多种艺术的综合性 |
B.时间的同步性 |
C.场景的虚拟化 |
D.表演的程式化 |
15.
下图为元代著名画家王冕创作的《南枝春早图》。画作用浓淡相间的笔墨写枝干,一枝粗枝由画面下部右端斜出向上,枝上梅花繁密,含笑怒放,把早春的盎然春意尽情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一种清雅自得之感。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
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
C.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 |
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 |
16.
《本草纲目》的编纂宗旨是为了“辨天下物品之情味,合世人疾病之解宣”。哥白尼的“日心说”用科学的理论准确地反映天体运行的本质和规律。对于中西科技的差异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 |
B.中国缺少逻辑推理和实验 |
C.西方科技并不具有实用性 |
D.中国知识和创造发明落后 |
17.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
18.
长株潭一体化的设想已有多年,解放后不久就有人提议建立“***城”,改革开放后积极推行一体化建设,倡导“融城”,“十七大”后,最终被国家确立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两型社会”的理念突出体现了
A.***思想 |
B.邓小平理论 |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科学的发展观 |
19.
***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D.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
20.
1956年和1957年,***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作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其主导思想是( )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B.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关系问题 |
C.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
D.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
21.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 | B.“双百”方针 |
C.“科教兴国”战略 | D.“三个面向”方针 |
22.
邓小平曾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能提高国家国际地位 |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
C.科技实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
D.科技发展推动民族振兴 |
23.
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今日关注》栏目组曾邀请中国新闻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刘北宪担任节目嘉宾,他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高考前在北京新华印刷厂当泥瓦工,他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A.新中国成立 |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C.恢复高考制度 |
D.实施义务教育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