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1)依据材料一说明黄宗羲对学校教育的认识?这一认识有什么积极意义?(2)从材料二看,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的变化对推动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郑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一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材料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的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天人关系等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养生保健等学说。东汉名医张仲景医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临床经验与哲学理论的联系上,创造了辩证论治的医学原则,他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从整体出发,对人体进行生理病理动态变化的宏观研究。
材料二 古希腊医学著作《希波克拉底全集》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描述,是以具体的客观解剖形态为依据的。古罗马名医盖伦倡导实证医学,重视实验,他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强调疾病局部定位。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西方医学发展很快,在诊断方法上有听诊、叩诊,治疗方法上麻醉术的发明以及外科手术技术进步。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扩,来华传教的基督教医师越来越多。中国也现了些新的医学著作如《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也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李鸿章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岂曰小补。则君嚆矢(hāo shǐ,比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者)之功,其寿世寿人,讵可量欤?”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医学发展出现新状况的原因。
材料一:臣民观是东方社会中独特的政治价值心理,也是遍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强烈的封建等级严格固化了所有人的身份,臣民观念又束缚了所有人的思想,人们不能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只需做一个安分守己的顺民义务,最终使整个社会安于此种政治思想模式。
(1)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臣民观的古代社会因素,并说明臣民观在明清时期所导致的社会后果。
材料二:关于公民概念,在中国古代完全没有,实为西方舶来品。17至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天赋人权与主权在民等思想广泛传播,公民概念开始进入国人视野。1902年康有为发表《公民自治篇》,认为“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梁启超也为其作按语注,对公民做了以下解释,“公民者自立,而非立于他人也;负担国税之权利义务,非捐得此名以为荣也。”
(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提倡的公民内涵,并解释中国产生近代公民概念的特殊社会环境。
2.单选题- (共21题)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
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
B.各自具有片面性 |
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 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
A.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 |
B.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
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 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 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
A.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
B.反对权威,宣扬人的主体地位 |
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
D.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
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
A.重视培养雅典公民的理性思维 |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
C.已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

济公像
A.儒家正统观念被画家抛弃 |
B.心学重建了儒家精神信仰 |
C.市民阶层率性直爽的心态 |
D.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
人物 | 观点 | 出处 |
徐光启 | 传教士“所以数万里东来者,盖彼国教人,皆务修身以事上主,闻中国圣贤之教,亦管修身事天,理相符合,是以辛苦艰难,履危蹈险,来相印证。 | 《徐光启集》 |
许大受 | 传教士“捏天主以制天,按天以制天子”。 | 《代疑篇》 |
沈催 | 夫普天之下,薄海内外,惟皇上为覆载照临之主,是以国号大明。何彼夷亦曰大西。且既称归化,岂可两大之辞以相抗乎? | 《破邪集》 |
上表为时人对于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观点。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传教士东来引起了国人的恐慌 |
B.宗教传播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
C.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 |
D.当时中国对西方认知模糊不清 |
A.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
B.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
C.造成中国人盲目自大故步自封 |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
A.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
B.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
C.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
A.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
B.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
C.康德启蒙运动的总结 |
D.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