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2.单选题- (共19题)
2.
《汉书·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
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 |
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C.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 |
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 |
3.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
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
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 |
4.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重视知识,奠定理性主义发展基础 |
B.探讨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
C.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
D.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及其决定作用 |
5.
宋代以后的观世音菩萨画像端庄,没有妩媚、妖烧的性感。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不乏仁慈,有丰满妇女的皮肤和体型,而观世音菩萨的身体被深深埋藏在衣服里。材料主要反映了
A.艺术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之中 |
B.中西方宗教信仰体系的差异性 |
C.中国绘画内敛含蓄,凸显人性 |
D.西方绘画自由洒脱,强调意境 |
6.
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反映“俗语学校”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
7.
康德的道德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每个人当作享有天赋人权的个体对待,而不是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如果把这一道德定律与孔子的道德观相比较,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与孔子的道德观有相似之处 |
B.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
C.两者所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
D.“人非工具”是对康德道德观的概括 |
9.
论文的关键词往往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事件的论文,关键词有“意大利”“追求现世的幸福”等,该历史事件
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某些特征 |
C.打破了西欧社会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制度构想 |
11.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 |
B.风俗画和文人画 |
C.话本和小说 |
D.元曲和傩戏 |
13.
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名单中突出四大发明,但也有叠铸法、水碓、转轴舵、新莽铜卡尺等发明。该材料主要表明
A.中国古代科学侧重于实用性 |
B.传统科技中也有近代科技成分 |
C.四大发明是传统科技的典范 |
D.中国传统科技在现代仍很发达 |
14.
《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
B.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
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
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
15.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此处“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
A.使欧洲告别了骑士时代 |
B.加速了欧洲文化进程 |
C.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
D.引发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
16.
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巨著,其资料被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引用。这本科学巨著是
A.《黄帝内经》 |
B.《伤寒杂病论》 |
C.《千金方》 |
D.《本草纲目》 |
17.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写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下列能够佐证“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的有
①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②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③王羲之的《兰亭序》
④颜真卿的《祭姪文稿》
①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②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③王羲之的《兰亭序》
④颜真卿的《祭姪文稿》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③ |
20.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文艺作品要与社会现实相符。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杜甫的《石壕吏》——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 |
B.李清照的《声声慢》——国家统一的和平景象 |
C.关汉卿的《窦娥冤》——传统社会走向衰落 |
D.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西文化的交融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