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24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五 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指出他们思想的异同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

2.单选题(共15题)

2.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3.
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4.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5.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6.
从下列图片可以看出,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探索自然B.人文主义C.探索社会D.个人主义
7.
法国政治家家基佐说,凡是宗教改革深入的地方,不论其成败如何,都使思想的活动和自由迈出了大步,向人类心灵的解放前进,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是欧洲转型期的一次伟大变革
C.在底层传播存在着地域的差别
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8.
“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出现除了是由两者具有的相似制度背景的推动外,更多的是它们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应时代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之所需,从这一方面看,它们的历史共性是
A.都承载着历史的重托
B.要建立相同的社会制度
C.以地主阶级为批判对象
D.均为统治者提供理论
9.
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由此可知,智者学派
A.控制了国家的全部管理权
B.适应了城邦发展的需要
C.极力推崇公民的城邦意识
D.认为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10.
洛克主张:“当执行权被授予一个同时参与立法的人时,如果他违背法律的意志,社会成员就可以不服从他而是服从社会的公共意志,“由此可知,洛克
A.主张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B.具有明显的人民主权意识
C.强调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
D.宣扬行政权服从于立法权
11.
孟德斯的分权理论前后存在着诸多自相矛盾之处,如他提出给予贵族独持的地位和超越一般司法权的权利,这就推翻了他自己主张的司法独立,“存在着诸多自相矛盾之处”的主要原因是,孟德斯鸠
A.受到时代的制约
B.受限于贵族出身
C.社会等级观念强大
D.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12.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实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活字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
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时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科技巨作涌现
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14.
下列文字材料
A.印证了“蔡侯纸”的存在
B.说明雕版印刷术流行于民间
C.表明造纸术发源于东汉
D.旨在强调东汉文字的发展趋势
15.
黄宗羲说:“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孙中山认为“惟不知立君之为民,故一人晏安,百姓失所”,材料反映出两人
A.在阶级属性上相同
B.在批判君主专制上一脉相承
C.都具有利民思想
D.对以民为主思想的认识相反
16.
孔子主张“为仁由己”“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在孔子的指导下,弟子曾参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反映出孔子
A.强调道德修养
B.主张“仁者爱人”
C.提倡“以德治民”
D.注意以身作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