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2.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据以下四幅图回答问题: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片,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据以下四幅图回答问题: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片,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2.单选题- (共19题)
3.
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
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
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
4.
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路徳这些思想
A.意在淡薄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 |
B.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要求 |
C.特别强调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性 |
D.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 |
5.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B.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
C.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
6.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
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
8.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腐败,但他们还是十分宗教化的,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这说明文艺复兴
A.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 |
B.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
C.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 |
D.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
9.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追求人生自由和思想自由 | B.与上帝直接对话 |
C.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 D.批判神学统治 |
10.
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1.
16世纪后期,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大师安德烈·帕拉迪奥将以前专属于教堂和神庙的穹顶、柱廊用于民宅建筑设计之中,把原本属于教堂、教廷和宫廷的高大的圆柱,精美的雕刻和绘画,用来装饰民宅别墅。这一建筑理念
A.表明教会的权威开始被质疑 |
B.强化了广大民众宗教神学意识 |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
D.奠定了近代欧洲建筑艺术基础 |
12.
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之前,他的朋友曾劝他逃离雅典,他回答说:“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他接受了死刑,平静地饮下了一杯毒酒。苏格拉底所主张的“理性”是
A.个人的价值判断 |
B.人类内在的美德 |
C.个人利益的追求 |
D.城邦的政治秩序 |
13.
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A.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
C.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
D.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
14.
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A.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
B.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5.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6.
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 |
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 |
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
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 |
17.
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 |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
18.
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 |
B.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 |
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 |
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 |
19.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食我农夫”。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
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
20.
从下图中我们可知

①文字由繁到简、从难到易 ②人类由此开始了最早的思想沟通和交流
③人类有了交流信息的文化工具 ④人类可以正式记录自己的历史了

①文字由繁到简、从难到易 ②人类由此开始了最早的思想沟通和交流
③人类有了交流信息的文化工具 ④人类可以正式记录自己的历史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