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227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世纪7、8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股学外语的热潮。先是广播、电视等媒体起了带动引领的作用,拉开了群众性学外语活动的序幕。1972年10月2日,《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之后多家地方电台跟进,立即受到社会热烈欢迎,60万册讲座教材在新华书店很快被抢购一空,市场上收音机的销售量也因此而猛增。1983年,英语学习电视节目“跟我学”(followme)开播,更加激起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刊登“跟我学”教材内容的《电视周报》增加了50万的订户。……时至今日,外语学习在中国早巳从社会走进课堂,成为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学段的必修重要课程。中国人不仅在学生时代要学外语,甚至参加工作以后,不管其职业与外语有没有关联,也还要学外语。一个重要原因是.外语尤其是英语在现时的中国考试文化中已占据突出重要地位,不仅各类升学考试,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资格,就连职称评定也要求外语考试必须过关。学习和掌握外语已成为影响中国人人生前速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汉语热”日渐升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4000万,109个国家的30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许多国家的中小学也教授中文,社会上各种汉语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迅猛,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在世界各地开办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官方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都首尔正式设立,到现在为止,中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孔子学院的培训对象不分老幼,含盖学生、教师、政府官员、商务人员等各个阶层。当前,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推广汉语和汉文化的龙头产品。

——以上材料摘编自百度文库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比较说明中国“外语热”和全球“汉语热”特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外语热”和“汉语热”兴起高涨的原因。
2.
人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些基本权利的总称,其内涵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人权思想,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希腊思想家们从人性(自然)的角度审视城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享受城邦民主与自由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材料二 近代人权主要是针对基督教神权而提出来的。解决神性与人性的矛盾冲突,途径只有两条。要么索性撕开神性的虚伪,理直气壮地给人性,给人的感觉和享受以合法的地位;要么坚守神性的理想,追求内心的圣洁和灵魂的自由,借以提升人性。两条途径看似大相径庭,实则殊途同归。
材料三 启蒙学者把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权”、“自由”具体到政治和社会领域。使启蒙运动成为近代西方观念变革的集大成者。
——以上材料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据材料一分析古代希腊人权思想萌芽的基础及其人权思想的含义。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两条“途径”的本质相同点。
(2)据材料三启蒙时代的“人权”又有怎样的新发展?对近代欧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
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践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理学在中国哲学的诸多历史发展阶段中是最重视终极关怀和超越性的,因为它吸收了以往的思想特别是佛、道二家的理论,在对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把握和体证上,都比前代更为深刻,特别是由于科举的推动,理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俗世性。其中,王阳明的诗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更是典型地表现了理学“超越性”特点。它从关怀、体证作为宇宙和人性本源的超越性出发,着眼于追求超越的过程中精诚、热情与勇气的培养,对社会中坚力量——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修炼和人格塑造,所起作用很大。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这种品格,对克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纠治人类社会的诸多弊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学智《宋明理学中的“终极关怀”问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和朱熹所构建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最重视终极关怀和超越性”的原因。联系王阳明的心学,谈谈你对“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这一诗句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理学在个人“修身”和国家“治国”上的积极作用。

2.单选题(共25题)

4.
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
B.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5.
17世纪欧洲思想家高举“回到希腊去”的大旗,18世纪末思想家们又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提倡人道主义。这两次文化“回归”的出现都主要是因为
A.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B.工业化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C.思想家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D.科技发展拓宽了民众的视野
6.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整体危机负责。这一批判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启蒙运动发展最为迅速
B.理性主义思潮引发精神危机
C.启蒙运动存在一些激进观点
D.启蒙运动促使社会发生转型
7.
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8.
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9.
“玛利亚的形象是那样朴实、端庄、温厚,她头上没有光圈,身上没有华丽的衣饰,只是披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光着脚,眼睛里发出智慧的光芒。”《西斯廷圣母》(下图)的这一特征反映了
A.作者对人性的肯定与赞扬
B.女性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C.人们打破宗教神权束缚
D.作者主张“因信称义”
10.
“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完善了古希腊的道德建设
B.促使古希腊个人意识的觉醒
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发展
D.弘扬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精神
11.
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
A.说明了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导致了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强化了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主要由于新教所倡导最高的权威是《圣经》
12.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13.
宋代活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14.
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15.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16.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17.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的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18.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
B.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
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19.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20.
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说:“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下列材料体现“惜李之识”的是
A.“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
B.“是役也,李鸿章之事,记者不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兴盛之理”
C.“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
D.“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故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
21.
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这反映了郭嵩焘
A.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
B.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
C.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2.
晚清思想家王韬认为,英国政治制度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有中国尧舜禹时代集体议事的遗风。这一认识
A.否定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启迪国人探索变革之路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D.反映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3.
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做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
A.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
B.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
C.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D.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4.
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以下对于汉字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符号→金文→甲骨文→籀文→隶书
B.秦始皇以书写简便的隶书推行“书同文字”
C.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D.明代书法追求“有意无法”的个性化创造
25.
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
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
C.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
D.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普遍认同
26.
汉初,陆贾因经常称引儒家典籍被刘邦批评。陆贾以历史兴亡为例大力劝说刘邦,促使刘邦转而支持其著书,遂成主张仁义的《新语》十二篇。这反映当时
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儒学地位得以提升
C.外儒内法成为君臣共识
D.焚书坑儒余波未了
27.
康德认为启蒙意味着人类摆脱自己所造成的不成熟状态;所谓不成熟,是指不会使用自己的理性,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缺乏理性,而是由于人们缺乏使用自己的理性的勇气和决心,而最根本的是由于缺乏自由。康德认为启蒙运动
A.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B.核心理念是个人思想的自由
C.核心内容是宣扬理性的重要性
D.促进了德意志民主政治的发展
28.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的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
A.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