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的原型最早出现于培根的《新工具》。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马克思基本承袭了培根的说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材料二 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发明”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设有“四大发明”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少?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的最早呢!”
受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开始对中国科技史感兴趣,李约瑟开始萌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意愿。1943年2月,李约瑟应邀抵达中国,其领导下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使战时的中国科学界获益良多。1946年李约瑟回国时收获了大量中国科技史的珍贵文献资料,不久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说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此后,“四大发明”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概念被世界所接受。
1954年初,包含着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最大热忱的千秋巨著一一《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由剑桥大学隆重出版。该书特别阐述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等中国的发明创造。这部巨著打破了西方人长期坚持的中国历史上无科学的观点,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有着独特地位,使中国辉煌的古文明广为西方人所知。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成因,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在近现代中国被广泛宣传的现实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知识,指出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及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并结合两个时期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
材料一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1)材料一中“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结果如何?为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南方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产生了什么作用?
2.单选题- (共20题)
①网络具有传递信息快捷的特点
②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③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④网络自由的滥用带来了一些弊端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
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而限制其发展 |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 |
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
C.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 |
D.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局势 |
A.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
B.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
C.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
D.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
A.崇尚知识美德 |
B.重视道德规范 |
C.尊崇法律权威 |
D.追求政治民主 |
A.显示了与苏联和中共合作的诚意 |
B.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D.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和理论基础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A.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
B.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 |
C.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
D.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
A.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 |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
B.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 |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
D.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
A.“打倒孔家店” |
B.允许“民间自立公司” |
C.兴民权,设议院 |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A.以俄为师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 |
B.一战丰富了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D.西方文明走向衰落 |
A.进化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 |
B.进化论为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
C.严复意在借助进化论观点唤醒国人救国图存的意识 |
D.严复将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儒学结合起来宣扬变法 |
A.成为维新派的思想共识 |
B.动摇了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
D.干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