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1954年***主席询问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最大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曾多次给予中国核威胁。在朝鲜战争、台海危机、珍宝岛冲突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中国的上空经常战云密布,中国多次承受着挨原子弹袭击的风险。面对威胁,中国共产党毫不妥协、畏缩,最终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武器。
材料三在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材料五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自主研制原子弹成功的原因。
(2)依据材料四,指出1956-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国家地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材料一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11月)
材料二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材料三1986年9月2日在接受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采访时,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当然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在思想和实践方面为“振兴中华”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基本观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是如何致力于实现“全民共同致富”的。
2.简答题- (共3题)
3.单选题- (共19题)
①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②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③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
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
①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②批抨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③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④有利于打破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
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 |
C.标志着***思想的形成 |
D.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
B.放弃了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 |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
A.民族主义观念 | B.民权主义价值 |
C.民生主义思想 | D.民主主义内涵 |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②④①③ |
D.④①③② |
A.它是由孙中山首先提出的 |
B.它使辛亥革命有了指导思想 |
C.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 |
D.它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
C.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D.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 B.昆曲名剧的涌现 |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①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②电影《建国大业》
③京剧《智取威虎山》
④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⑤寓言诗《蝉的歌》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④⑤ |
D.③④⑤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着手实施“希望工程”
④提出“三个面向”方针
A.③①④② |
B.③①②④ |
C.①④③② |
D.①③②④ |
A.1956年,我国把原子能列入全国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
B.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C.1984年,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 |
D.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 |
①高等学校开始大量招收“工农兵学员”
②国家在教育战线实行拨乱反正
③国家开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
④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4.选择题- (共3题)
①大风{#blank#}1{#/blank#} | A.罩着 |
②暴雨{#blank#}2{#/blank#} | B.刮着 |
③大雪{#blank#}3{#/blank#} | C.下着 |
④大雾{#blank#}4{#/blank#} | D.飘着 |
①大风{#blank#}1{#/blank#} | A.罩着 |
②暴雨{#blank#}2{#/blank#} | B.刮着 |
③大雪{#blank#}3{#/blank#} | C.下着 |
④大雾{#blank#}4{#/blank#} | D.飘着 |
Last week I was in the boarding(登机)area of the airport excited about my Christmas trip home to see my parents. I was busy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1 I was taken out of my daydreaming by an elderly woman talking 2 into her cellphone. She kept asking the person to 3 her where she was. She 4 the gate number again and again. She got a little louder each time she did that. Many people snickered(窃笑)because she was nearly 5 and thought how silly old people could be.
Then I heard her say, “I'm 6, but I can't hear you. There seems to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hearing aid.” “That's too 7” I thought as I moved forward to board the flight. Then I noticed her 8 wa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rantic(发狂似的)as she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person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phone. It was almost my 9 to board. I couldn't 10 looking back at the woman. It made me think how 11 I was to have my hearing. And I realized I could offer her some 12.
I suddenly got out of the 13 and went to the woman. I showed her to 14 me the phone and shouted, “Let me help you. I'll tell you what the person is 15.” She looked at me and agreed 16. I took the phone from her,17 who I was, listened for a moment, and told the woman her husband was 18 her outside the airport as he could not enter the gate area. Finally, I pointed her in the 19 direction.
It took me less than two minutes to finish the task, but my 20 in having been able to help her remains strong.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