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文明对话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材料三 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音间)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不可以抑。又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次则政制。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二中康德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当时思想界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和近代中国人引进西学的原因。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明交流融合现象。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古希腊 | 普罗塔哥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孟子 | “仁则荣,不仁则辱” |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材料三 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音间)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不可以抑。又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次则政制。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二中康德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当时思想界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和近代中国人引进西学的原因。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明交流融合现象。
2.单选题- (共17题)
3.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④ |
7.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
9.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制思想界”。这主要指的是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
10.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
B.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
C.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
12.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13.
民主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与内容不一致的是( )
| 著 作 | 内 容 |
A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对农民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
B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探索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C | 《新民主主义论》 | 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
D | 《论人民民主专政》 | 系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
A.A | B.B | C.C | D.D |
16.
孙中山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为避免“第二次革命”而倡导“社会革命”,他提出了( )
A.民生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主主义 |
17.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巨大作用 |
B.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C.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科学认识 |
D.后者都对前者进行继承与发展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