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89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想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三组人物向世界学习的指导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并说明你的理由。

3.单选题(共15题)

3.
邓小平在1979年曾经说过:“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他又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
A.计划经济不再是主要经济模式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主要目标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D.南方谈话中的一些思想观点早已提出
4.
马丁·路德说:“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该观点意在
A.主张“因行称义”
B.否定神学
C.倡导人性解放
D.宣扬“因信称义”
5.
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核心主张是(  )
A.追求政治民主和个人自由B.主张民主共和与分权制衡
C.提倡摆脱宗教束缚,崇尚自由D.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6.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我是凡人,只要凡人的幸福。”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两人思想的实质是
A.人比上帝和君主重要
B.反对宗教信仰
C.重视现世生活,反对教会权威
D.打击天主教神学思想
7.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地区性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政府开始禁止农民弃农经商
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
C.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出现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的字体
8.
1957年,安徽庐剧进京献演,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表演者感慨道:这比当年的徽剧进京更能令人感到激动!下列各项不符合史实的是
A.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同光年间涌现出“同光十三绝”
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元曲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C.1956年实行“双百”方针,在艺术上提倡“百花齐放”
D.中国民族戏曲剧种繁多,现代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
9.
下表是根据《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整理的相关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时间
科技发明件数
中国
世界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1﹣400年
45
28
62%
17
38%
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文艺复兴运动是促进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的重要因素
③受西方科技的冲击,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中央集权制度和小农经济环境不利于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0.
爱因斯坦曾说道:“牛顿先生,很抱歉推翻了您的理论,不过您的成就是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所能达到的巅峰。但是,当我们对宇宙万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这些观念将会被一些更抽象的新观念所取代。”这表明了
A.牛顿的理论完全被爱因斯坦推翻
B.相对论是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C.新观念必然全盘否定先前的观念
D.人类不断创新对宇宙万物的认识
11.
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②化学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③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2.
1831年,22岁的达尔文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了“贝格尔”号,随船进行为期5年的科学考察,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行动是文艺复兴关注“人”的直接产物
B.“贝格尔”号所走的路线与麦哲伦环球航行相同
C.“贝格尔”号以内燃机为驱动进行远洋航行
D.自然选择构成了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础
13.
近代某学者在文章中说:“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根据上述言论判断,该学者可能与哪场运动有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的观点,即“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在实际变革中,带来“转石效应”的思想主张是(  )
A.君主立宪B.民主共和C.中体西用D.民主科学
15.
有学者指出,这尔文进化论传到中国后,由于清末国势积弱,为了救亡图存,译者严复又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而忘了老子“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严复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进步
B.老子思想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谋而合
C.进化论能够对社会进步作出科学解释
D.对进化论解读应依据时代需要而变化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A.顽固派维新派革命派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17.
“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据此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

4.选择题(共1题)

18.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化简:|a+b|﹣|b|﹣|a﹣c|﹣|1﹣c|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