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一下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2188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8/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20分)
材料一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中共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4分)
材料二 这一年(1958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猛增54.8%,而农业由于数千万农村劳动力被占用,总产值后来核实只比上年增长2.4%。……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困难。……到年底,全国七十四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二万六千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消极影响。(4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图一、图二和图三,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怎样得到贯彻落实的?(6分)图四大会上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认识。(4分)

2.单选题(共5题)

2.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邓小平南方讲话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20世纪80年代,某大学教授在政治经济学考试命题中,出了一道“鸡蛋换粮食现象隐藏了一种经济发展的规律”的论证题,遭到一些学者和领导的批评。这一命题从理论上得到认可最早可能是由于( )
A.中共十三大的决策B.中共十四大的决策
C.中共十五大的决策D.中国加入WTO
4.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政策归纳起来有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给农民经营权——给农民补贴。这体现了我国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
①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作为调整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②改革和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依据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
④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下图为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示意图,其中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6.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