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86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0/8/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太学三合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合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含、上含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
材料二 德国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萨克森学制计划》也称为萨克森法令(the Saxon Code),由梅兰克顿执笔、路德修订,是16世纪第一部学校法。《萨克森学制计划》以法律的形式要求萨克森地区实施世俗办学,为国家和教会培养具有新教信仰、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涉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分析宋代教育与宗教改革后德国教育的异同。(9分)
2.
(25分)材料一:右图《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图》

材料二:1807年拿破仑法国逼迫普鲁士接受屈辱和约,还迫使普鲁士族君主国家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改革敕令规定:“各邦的任何居民都有占有或抵押任何种类的土地财产之法定资格,而不受各邦方面的任何限制。”“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分薄持有而占有其农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应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
摘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四:自从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之后事,战争的全部性质就改变了。在此以前,除在西班牙外,与他对抗的都是一些旧王室,而在此以后,对抗他的却是普通民众了。正和他自己的青年时期一样,法国革命唤醒了法兰西的民族精神,使法国人民获得自信自强的精神,正因为这样,康宾一战才能把革命的种子洒遍了所征服的地区。莫斯科的火焰在精神上点燃了整个欧洲大陆,所以在莱比锡平原上战斗,的确可以称为“民族会战”——一个新欧洲就是从这个会战中产生的。
——《拿破仑传》
请回答:
(1)右图中的局势是怎样形成的。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对占邻区分别采取哪几种统治方式?(7分)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在普鲁士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不得摘抄原句)(4分)材料三中的“法典”指什么?其历史地位如何?(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业知识,请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作一个正确的评价。(10分)

2.单选题(共10题)

3.
有一首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歌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
A.“三步走”部署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建立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讲话
C.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
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相对论B.日心说C.量子假说D.万有引力定律
5.
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6.
“有不少富足而可鄙的人,反之,也有不少诚实而贫困的人。就我个人来说,我从来不想舍善行而取富。财富可以数易其手,但善行就永垂不朽了。”下列“善行”由梭伦实施的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为担任公职的低等级公民发放政治活动津贴
C.设立向各等级公民开放的“五百人会议”
D.实行“陶片放逐法”流放城邦中的为富不仁者
7.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主要是针对改革前的
A.幕藩体制B.武士特权C.外国侵略D.军事落后
8.
明治政府建立近代政治制度主要模仿了
A.英国B.德国C.美国D.军事落后
9.
从“男子15岁以上,授种票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的规定中,看出北魏均田制的最大特点是
A.计口授田B.劝课农桑C.授田可以买卖D.官民平等
10.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
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
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11.
下图是“甘地在纺车旁读书”。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这种经济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打击了英国殖民经济
B.实现印度的棉布自给
C.促进了印度的种棉业
D.培养了印度国民平和的心态
12.
为中国大陆和近海石油勘探和开采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第四纪冰川地质学B.微体古生物研究
C.大陆板块理论D.“构造体系”理论

3.选择题(共6题)

13.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  )
14.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问题:

15.“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16.“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17.

物质燃烧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教室里的木桌等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发生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blank#}1{#/blank#}.

18.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