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君主专制制度对科学发展的压制。(2)固守农耕经济。(3)科举制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再补充一条,并说明补充的理由。(所补充的原因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君主专制制度对科学发展的压制。(2)固守农耕经济。(3)科举制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再补充一条,并说明补充的理由。(所补充的原因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1月5日,***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剧,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来。……后来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工作指导上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也妨碍了党的工作中心转变的完成。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四:***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的革命道路主张;根据民主革命的实践来评价***主张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指导思想变化。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了哪些主要的理论成果?它们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材料一:1930年1月5日,***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剧,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来。……后来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工作指导上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也妨碍了党的工作中心转变的完成。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四:***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的革命道路主张;根据民主革命的实践来评价***主张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指导思想变化。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了哪些主要的理论成果?它们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2.简答题- (共1题)
3.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而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
材料三:吾以为开明专制者,决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
材料四: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严复与梁启超观点的相同点。
(3)材料四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而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
材料三:吾以为开明专制者,决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
材料四: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严复与梁启超观点的相同点。
(3)材料四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3.单选题- (共10题)
4.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B.将改革开放推向了新阶段 |
C.加快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
D.加快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
5.
古代中国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一诗一词一曲一小说的变化过程。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6.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造纸术的发明情况时阅读到一段史料:“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此,该历史兴趣小组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你认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B.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7.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 B.自由恋爱观 |
C.实业救国论 | D.民主和科学思想 |
8.
1904年,《江苏》杂志有署名“荆鸵”者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屠戮胡人数十万的汉族人冉闵立传,颂其为“震古烁今,扭转乾坤”的“中国民族主义大豪杰”。这篇文章表明了当时
①民族主义以“排满兴汉”为主要内容②革命成为当时的主要潮流
③三民主义深入人心④革命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
①民族主义以“排满兴汉”为主要内容②革命成为当时的主要潮流
③三民主义深入人心④革命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9.
孙中山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此处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主张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的科学社会主义 |
B.采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
D.“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
10.
英国前驻华大使、邓小平传记作者理查德·埃文斯爵士说:“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确立了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邓小平确立的“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是[来源:学#科#网]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C.“一国两制”的构想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1.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哪一项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的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B.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斗争 |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D.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
13.
1984年的国庆35周年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是邓小平
①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③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①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③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