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5题)
1.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 | B.认为财富即道德 |
C.揶揄上帝 |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
3.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晚明时期社会简表
名称 | 地点 | 描述 |
讲学会 | 无锡 | 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
匡社 | 衡州 |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
复社 | 吴江 | 张溥、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
4.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环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体现了
A.天赋人权 |
B.自由平等 |
C.人民主权 |
D.三权分立 |
5.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
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
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
7.
法国启蒙思想家已经脱去了宗教外衣,抛弃了英国启蒙运动的妥协性和保守性,高举“理性”旗帜,以公开的政治斗争形式向封建制度开战,把主要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正如恩格斯所说,他们是“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这反映出法国启蒙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A.思想革命民族色彩浓厚 |
B.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
C.鲜明而强烈的政治色彩 |
D.反对专制,崇尚理性 |
8.
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
B.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
9.
18某中学一位科幻爱好者阿文写了一部话剧《神奇的历程》。剧中讲述了年轻英俊的清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生艾科学在光神(实为光速)的帮助下见到了心目中的女神王昭君,当他看到王昭君时,发现她还是那么的年轻漂亮,于是在惊叹她靓丽的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敬慕之情。假设此情境成立,其科学依据最有可能是哪种理论
A.牛顿力学体系 |
B.量子理论 |
C.进化论 |
D.相对论 |
10.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 |
C.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
D.“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
11.
《那时花开月正圆》最近在国内热播,剧中慈禧第一次见到康有为的改革方案时,并没有大加指责,而是浏览数日,后转批“各省督抚会议奏覆”。顺天府尹上书呼吁“仿效西法”,慈禧亦不以为忤,且发出“上谕”,把应兴、应革各事归纳为十六项,发给各大臣,要他们“悉心妥筹”、“实力讲求”。这说明慈禧
A.曾经积极支持变法 |
B.不是頑固守旧勢力 |
C.借助改革巩固统治 |
D.善意回应改革方案 |
12.
李明海在《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中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其社会思潮的主流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由此可知
A.中国知识分子没有真正参透自由主义 |
B.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
C.新文化运动暴露了诸多弊端 |
D.民主革命浪潮风起云涌 |
13.
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
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 |
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
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 |
14.
“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这时,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以上观点最有可能出自于***的理论著作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B.《井冈山的斗争》 |
C.《新民主主义论》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5.
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材料体现了三民主义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
D.学习西方,托古改制 |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