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一)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78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中国和古希腊都出现了邦国林立、战乱纷争不断的局面。
孟子认为春秋以来无义战,用战争那样残酷的手段是不能统一天下的,统治者要是能够做到“不嗜杀人”,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柏拉图在其晚期著述《法律篇》中,主张以法律手段来抑制城邦间无休止的战争,认为“最大的善既不是对外战争也不是内战(但愿我们永远不要诉诸两种战争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人们之间的和平与善意”,法律应服务于城邦间最大的善,成为和平而非战争的工具。
依据材料,比较孟子和柏拉图对战乱局面的态度。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二千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2.单选题(共25题)

3.
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了序幕 ③规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④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中共十八大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90年代的“开创”指的是(  )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5.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B.打破了思想束缚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深化了体制改革
7.
“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主要是因为
A.表达了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
B.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C.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D.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8.
法国启蒙运动主将、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说:“若无英国人,理性和哲学在法国可能还处在最可鄙的蒙童状态。”据此推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狄德罗忽视了法国人对理性的创造性
B.英国启蒙思想直接导致法国启蒙运动
C.牛顿力学体系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D.英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
9.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
A.政治民主
B.主权在民
C.思想自由
D.社会契约
10.
苏格拉底说:“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利,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强调( )
A.一切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
B.否认绝对权威
C.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D.重视道德修养
11.
钱乘旦在《1500年,现代化起步》中说,在近代世界的起点上,人们看到欧洲正在出现巨大的社会变动,看到欧洲已经发生大规模的文化运动,……这些都标志着世界正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而动荡的发轫处就在欧洲。这些运动最早开始于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12.
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13.
唐代诗人元稹在谈到白居易的诗时说:“禁省、观寺、邮侯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夫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这反映了白居易的诗(  )①通俗易懂 ②深受人们欢迎 ③流传极为广泛 ④采用活字印刷,用于交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
“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
A.《水浒传》B.《红楼梦》C.《儒林外史》D.《聊斋志异》
15.
1920年8月,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16.
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与西方”“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都已经提出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7.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18.
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C.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D.推翻满人统治,建立民国
19.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推翻清朝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20.
***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一国两制
③大跃进运动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一位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呆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
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7月8日的高考
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
22.
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强调:“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①“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②新时期文化事业又走上了健康的轨道
③“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④文化事业成为我党的工作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
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自由发展,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A.不能宣传唯心主义错误
B.不能违背科学精神
C.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D.不能宣传资产阶级倾向的观点
24.
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D.1978~1988年
25.
“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这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这部伟大音乐作品的作者是( )
A.舒伯特
B.舒曼
C.柴可夫斯基
D.贝多芬
26.
美国人格里菲斯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主要因为他( )
A.首次公开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
B.主演了《城市之光》等经典影片
C.结束了无声电影时代
D.改革了电影制作和摄影的技术
27.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3.选择题(共7题)

28.已知全集U={1,2,3,4,5,6,7},集合A={1,3,7},B={x|x=log2(a+1),a∈A},则(∁UA)∩(

(∁UB)=(   )

29.

分解因式: -12x2y+18xy-15xy2

30.

分解因式: -12x2y+18xy-15xy2

31.

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32.27

里面有{#blank#}1{#/blank#}个 17 .

712 里面有7个{#blank#}2{#/blank#}.

5个 19 是{#blank#}3{#/blank#}.

{#blank#}4{#/blank#} 个{#blank#}5{#/blank#} 是 1120

33.在“①熊猫②蜗牛③汽车④松树⑤绿藻”这五个研究对象中,只有{#blank#}1{#/blank#}不能生长,不需要营养,且对刺激没有反应;而{#blank#}2{#/blank#}可以利用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blank#}3{#/blank#}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它不仅胎生、哺乳,且体温恒定。(填编号)
34.在“①熊猫②蜗牛③汽车④松树⑤绿藻”这五个研究对象中,只有{#blank#}1{#/blank#}不能生长,不需要营养,且对刺激没有反应;而{#blank#}2{#/blank#}可以利用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blank#}3{#/blank#}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它不仅胎生、哺乳,且体温恒定。(填编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