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2176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材料二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任选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主题词和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二两种历史分期各自的依据,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简答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时间
历史资料
1978年底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1979年
安徽凤阳县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
1983年
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1987年
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1992年
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1997年
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私营企业达96万家
1999年
全国81.5%的企业进行了改制,建立公司制;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3.单选题(共10题)

3.
下表为我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4.
1984年中共中央的决定指,出:“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表明
A.党在改革中逐步开展市场经济体制探索
B.党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工业开始
C.党对国家经济体制认识超越了传统观念
D.党客观评价价值规律和计划经济的作用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生产取得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未有过的连年增产,1984年粮食更是增产4070亿斤。但粮食增产以后所需要的市场、销售渠道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促进了
A.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创办一批沿海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6.
鲍盛刚在《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中谈到:“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改革都
①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型经济状态
②由此解决了一些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③积极引导本国走向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④要求农业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生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7.
据报道,1979年福建对50家企业进行改革试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三明钢铁厂1980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1979年同期增长了13.5%,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8%。该“改革试验”应是
A.发展乡镇企业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9.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改革
A.要改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B.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D.目标是建立西方自由企业制度
10.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有这样一幕: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田源为代表的大量知青返回城市,为解决就业问题,田源联合几个云南知青偷摸卖鸡蛋、卖煎饼,后来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国家经济所有制结构有所突破
B.国家已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突破   
D.我国改革开放已取得重大突破
11.
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
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
12.
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材料表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
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