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和转变。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民国时期的中学课程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接受、改革了原国民政府、教会、私立学校和文教机构,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推广使用简化汉字,强调教育与劳动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1978年以后逐步下放教育管理权,大力发展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和转变。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民国时期的中学课程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接受、改革了原国民政府、教会、私立学校和文教机构,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推广使用简化汉字,强调教育与劳动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1978年以后逐步下放教育管理权,大力发展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据金铁宽、吴式颖主编《中外教育大事年表》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2.单选题- (共7题)
2.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中首次提出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而跨越式发展必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自此之后我国在工业化方面的突破性创新是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3.
据有关统计,1956年一年中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
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 |
B.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 |
C.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 |
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 |
5.
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 |
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
C.美苏等国垄断原子弹 |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6.
下表为全国1977~1982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
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
年份 | 参加人数 | 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1977 | 570 | 27 | 5% |
1978 | 610 | 40.2 | 7% |
1979 | 468 | 28 | 6% |
1980 | 333 | 28 | 8% |
1981 | 259 | 28 | 11% |
1982 | 187 | 32 | 17% |
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
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 |
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 |
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 |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 |
7.
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等学校新的招生政策: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这是我国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
B.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 |
C.“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
D.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