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保持着一种共同点,他们都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强调个人的领悟能力,然而宗教改革却似乎更像是对文艺复兴中的希腊化和异教文化的反动,文艺复兴强调古典文化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从《圣经》中继承的遗产则要求他们反对异教文化对基督教的渗透,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揭露了宗教的腐败,但是艺术家们的创作需要来自教会的各种支持,因此难免抱着与教会和解的态度,正如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天才得到了教皇的支持一样。而宗教改革则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
材料二 赵林教授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赵林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的主要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一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保持着一种共同点,他们都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强调个人的领悟能力,然而宗教改革却似乎更像是对文艺复兴中的希腊化和异教文化的反动,文艺复兴强调古典文化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从《圣经》中继承的遗产则要求他们反对异教文化对基督教的渗透,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揭露了宗教的腐败,但是艺术家们的创作需要来自教会的各种支持,因此难免抱着与教会和解的态度,正如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天才得到了教皇的支持一样。而宗教改革则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
材料二 赵林教授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赵林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的主要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9题)
2.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
B.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
D.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
3.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
4.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批判愚昧迷信 |
B.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重视民意 |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5.
“他强调了人在字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倾向,而这种人本主义倾向无疑具有冲破旧的传统束缚,解放思想的作用。”他的学生普罗狄克斯对神的批判,希底阿斯强调人天生平等,这些都受了他的影响。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普罗泰戈拉 |
B.苏格拉底 |
C.马丁·路德 |
D.伏尔泰 |
7.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天赋人权说 |
B.社会契约论 |
C.自由平等说 |
D.人民主权说 |
8.
中国古代戏剧艺术重视“情”的呈现,明朝之前多半表现为高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笃厚的忠诚、淡雅的情怀等。明朝戏剧家则强调本色自然之“情”,着重于平民生活,比如人的衣食日用、男女私情等等。材料能够说明明朝时期
A.试图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 |
B.戏剧艺术家“问道求理” |
C.儒家普遍认同李贽“人欲”观 |
D.“致良知”的艺术呈现 |
9.
我国古代文学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体现出逐渐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视文学发展 |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
C.文人表达个人感情的需要 |
D.外来文化的影响 |
10.
《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使生物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束缚。这说明《物种起源》
A.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
B.首先提出生物进化观点 |
C.彻底颠覆了上帝的宗教地位 |
D.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11.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将“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
B.“中体西用”思想也被抛弃 |
C.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
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
12.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
13.
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为了‘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
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 |
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 |
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
D.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
14.
在陈独秀看来,“儒者三纲五常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源”,“片面之义务,不平等之道德,阶级尊卑之制度”就是“忠、孝、节、义”,“伦理道德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材料反映出陈独秀
A.主张伦理道德革命 |
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
C.主张变革政治学术 |
D.以立宪反对君主专制 |
15.
龚自珍和魏源重视时势变易,形成了今文经学历史观,康有为吸收并予以继承。康有为依据“公羊三世说”,将“据乱世”和“升平世”称为小康,而“太平世”则为大同,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由此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
A.深受儒家循环史观影响 |
B.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 |
C.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D.包含了天命史观的思想 |
16.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 |
B.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
C.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17.
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 |
C.并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 |
D.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 |
18.
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


A.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
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 |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
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 |
19.
有学者说:“三个代表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是因为“三个代表”创造性的
A.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B.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系统概括 |
C.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D.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20.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
3.选择题- (共2题)
21.在“①熊猫②蜗牛③汽车④松树⑤绿藻”这五个研究对象中,只有{#blank#}1{#/blank#}不能生长,不需要营养,且对刺激没有反应;而{#blank#}2{#/blank#}可以利用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blank#}3{#/blank#}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它不仅胎生、哺乳,且体温恒定。(填编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