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制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
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
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 |
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
2.
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
3.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
4.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
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首先在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吹响了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建设之路,它以川皖为试点进而推广全国,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也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C.国家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 |
D.鼓励个体、独资和“三资”经济发展 |
6.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出现的原因是


A.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
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 |
7.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